高质量通病、高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主体质量通病、质量缺陷防治与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编制目的

为了消除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

1.2工程概况 1、建筑概述

工程名称:滨州实验学校教学楼 工程地址:滨州市黄河七路实验学校院内 建设单位:滨州实验学校

建设内容及规模:该工程东西长90.22米,南北宽18.80米,五层,局部六层。建筑面积为7930.00平方米。

该工程教学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是一座集教室、实验室、兴趣活动/展示、计算机教室、阅览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楼。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烈度7度、地震作用6度; 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基础形式:桩承台基础。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工程所在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地基土不存在液化现象。

防水等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应设置隔气层;卫生间加设聚氨脂防水涂层,涂膜厚度2mm(刷三遍),管根嵌防水胶。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设计等级: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一级; 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类别:Ⅰ类;

基础垫层:C15;地下部分:基础、基础梁均为C30。上部结构中的构柱、梁、板等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为C35、C30。

承重砌体:基础砌体(±0.000以下)采用M10预拌水泥砂浆砌筑MU20烧结煤矸石砖;

后砌填充墙:采用M5预拌混合砂浆砌MU3.5加气混凝土砌块,块材容重不大于7KN/m3。

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2.1钢筋加工 2.1.1通病现象 (1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2.1.2处理方法

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截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2.2钢筋绑扎与安装 2.2.1通病现象 (1(2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钢丝应绑成八字形。

2.2.2处理方法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度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垫块间距应适宜,板筋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放置,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板底露筋,上层板筋应加马凳;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按规定检查钢筋的绑扎质量,绑扎缺扣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值班,纠正和修复因混凝土工操作时对钢筋的践踏。混凝土振捣时发现钢筋移位立即纠正,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在现浇板的中部和与梁的交接处。

2.3砼浇筑后钢筋 2.3.1通病现象 主筋偏位。 2.3.2防治措施

(1)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墙、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2)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带料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混凝土浇捣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3)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墙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钢筋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2.3.3处理方法

按照1∶6的斜率调整柱筋位置,并在钢筋底部加设倒“7”字形相同钢筋型号规格的加强筋。

三、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模板一般质量通病:

3.1轴线位移 3.1.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3.1.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5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1.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文案大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