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与泰戈尔抒情诗
内容的区别
作者:王结华 作者学号:1034001260813
指导教师:陈小鹏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庆分校(岳西)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3月28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与追求....................................................1 二、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讴歌.....................................................3 三、人道主义精神与平等博爱思想...............................................4
四、宗教思想的解读..........................................................5 五、“爱情”,诗歌中的“永和主题”...............................................5
结语:.........................................................................5
注释:.........................................................................5
参考文献:.....................................................................5
【论文摘要】歌德与泰戈尔虽是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两位伟大诗人,但各自所处的时代的变革,诗人的特质使歌德与泰戈尔这两位伟大诗人的抒情诗在所反映内容。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上都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他们诗中始终洋溢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讴歌,他们极其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诗中弥漫的浓郁哲理意味,对宗教的不同定义和理解,他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与描写,这些把两位相距久远的诗人拉得很近很近。
【关键词】歌德;泰戈尔;新生活;大自然;人道主义;宗教;爱情;
歌德与泰戈尔抒情诗内容的区别
歌德是十八世纪末与十九世纪初德国跨世纪的伟大文化巨匠,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诸如《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不朽名著,而他的抒情书则是“放在歌德的金字塔顶端的花束”。(罗曼.罗兰语)成为文化长河中永远闪烁的明珠。
泰戈尔的一生也是跨世纪的,作为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他的抒情诗在印度乃至世界被“家传户诵”。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我的声音因死亡而寂寞时,我的歌仍将在你的活泼泼的心中唱着”。他是抒情诗从其诞生时起,就注定是超越时空的。本文仅从内容的角度,对这两位文化巨人的抒情诗作略约的比较。
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歌德与泰戈尔的生活时代虽相差近百年,但他们同样是生活在惊心动魄的变革时代。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上进行殊死搏斗的时期,歌德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与战士,化笔为戈,无视既存的一切秩序,对当时的封建社会表现出强烈不满与抗争。在他的抒情诗中也鲜明地反映出这种战斗的积极进取的乐观情绪。他在1828年创作的《未婚夫》一诗中描述了未婚夫”对“未婚妻”就是作者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本身,正是对生活的热望与追求,才使得主人公在余晖中欢送幸福,“盼望太阳再从东方返回”,正是对生活的信任与乐观,才使诗人在诗章的街句 中唱出了“ 不管怎样,生活,总是美好”的强音。作者在晚年所作的《守塔人之歌》【1831年,作者逝世前一年】中也以同样的精的神告白:“凡汝所见者,无论是什么,一切都很美。”可见乐观主义精神应该是贯穿歌德抒情诗诗创作的始终的。
泰戈尔生活的年代正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到高涨再到走向胜利的年代,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与印度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斗争,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斗争方兴未艾愈演愈烈,有着浓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解放思想的泰戈尔,在他的抒情诗中与传统印度哲学的“出世”思想相反,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思想,诗作中洋溢着对人生的热爱与乐观的战斗精神。作者尽情地唱到“不,我的朋友。我将永不离开我的炉火与家庭去退隐到深林里面”“我曾经受苦过,曾经失望过,曾经体会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伟大的世界里为乐。”(《吉檀迦利》)他还以一个哲人的身份鼓励着别人:“”别畏缩,别在昏暗中采集梦幻/风暴在空中酝酿,闪电拍击我们的睡眠。/下来,下到平凡的生活里来。”“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鸿鹄集》)这里所显现的,分别是一种无畏无惧的战斗精神。作者同时也在讴歌他理想的生活:“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她的手臂拥抱着无量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欣......”(《飞鸟集》)这里摇篮、床铺、母亲、夜灯、年轻轻的生命所构成的诗意不正是作者对理想生活含义的探索吗?——连黑暗在作者的笔下也如此温柔,变成了生活的保护神。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歌德还是泰戈尔,他们所讴歌的生活决不是封建的旧生活,而是他们理想中的那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新生活,他们的乐观主义自始至终是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密切相关的。泰戈尔由于其生活的特定条件,他的乐观主义是和对殖民统治者的斗争相联系的,而这种精神即使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也没有减弱。
二、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讴歌
第 1 页
歌德与泰戈尔的抒情诗中都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内容,在对自然的描写上,两位作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对自然的描写都建里在正切朴实的感情上,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歌德在著名的诗篇《五月之歌》中写道:“自然多明媚/向我照耀!/太阳多辉煌/原野含笑!”首章四句便跳跃着作者欢快、喜悦的情感,使读者的情绪也不禁为之震荡。泰戈尔则以另一种笔法写道:“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降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新月集.花的学校》)在这里自然是如此的清净和谐,一切都如此的纯真,那狂欢跳舞的花儿不正是一群群活脱脱的生命吗?诗真首先需人真,没有两位作者共同的纯真的思想,也就不可能有笔下的纯真的自然。
在对自然与田园的讴歌之中,两位诗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蕴含在描写之中的泛神论思想。歌德在早期受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影响较深,这种影响一直保留在作者的抒情诗之中,在讴歌的眼中,自然就是神,就是上帝,神就是自然,自然中洋溢着上帝之爱。《五月之歌》在前两章描写了自然之美之后便转向对这种上帝之爱的纵情歌颂。无怪乎海涅认为:“歌德是文学中的斯宾诺莎...... 他的泛神论在短篇诗歌中表现得最纯粹、最可爱。”(海涅《论德国的哲学和宗教的历史》)泰戈尔对自然的描写中也表现出了泛神论的思想。诗人肯定地说:“我要努力在我的行动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吉檀迦利》),在他的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往往会形成以一种气氛,并借助这种气氛来追求美与善的世界,以达到人与神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他在《吉檀迦利》中写道:清晨的静海,荡起鸟语的微波;路旁的繁华,争妍斗艳,在我们匆忙赶路无心理睬的时候,云隙中散射出的灿烂的金光......太阳升到中天,鸽子在凉荫中叫唤。枯叶在正午的炎风中飞舞,牧童在榕树下做他的倦梦.......阳光织成的绿荫的幽静,慢慢地笼罩着我的心,我忘记了旅行的目的,......”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一天之中景色的迁移与变化,但不同的景色的气氛却是相同的:宁静而悠远,熟悉而神秘,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我”才能忘却我,才能找到神——因为神正是蕴于这黑色之中的。
当然,两诗人对自然田园的描写也有许多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民族风情的不同与诗作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泰戈尔笔下的自然与田园中很难看到歌德的那种简洁与明朗,但由手镯的光辉,脚镯的情响、神庙的钟声组成的一幅幅东方的风俗画却随处可见;同样歌德的诗篇中也绝无泰诗中的清净的神秘之光。
三、人道主义精神与平等博爱思想
作为不同世纪中不同国家的相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歌德与泰戈尔的诗章中都有着人道主义精神与平等博爱思想。
人道主义应该说是歌德思想的核心,歌德所探索的起点和归宿便是所谓的“永恒的爱”和崇高的灵的境界。诗人在《迦倪墨得斯》一诗中歌咏了一个为春天所迷恋的少年追寻“神圣的感情”、“无线的美”的时候的心情,他咏道:“把我,把我/抱在你怀里/上天去吧!抱着,抱着,/上升到你怀里,/博爱的天父!”这里,很显然,少年所追寻的终点是与“博爱的天父”融而为一,这种博爱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寻的。这种以抽象的“博爱”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上升的资产阶级思想,是对残暴、腐朽的封建主义的批判,因而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泰戈尔的人道主义思想与其泛神论的思想互为因果的,这在他的代表诗集《吉檀迦利》中表现最为明显。“吉檀迦利”梵文既是“颂诗”,诗人在此诗集中始终以一种虔诚、肃穆之情去颂扬神,追寻神,并表现了与神若即若离时的内心困惑与苦闷,而这神最大的特质就是平等与博爱,能给人带来“和平与安息”,具有消除贫苦与愚昧的力量,而神的居所便是理想的自由王国。可见,诗人诗章事实上就是献给“人道主义”的。作者在第十首诗中写道: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