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

析版】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在历史上,此次埃博拉暴发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埃博拉一直没有走出非洲。尽管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只会在非洲局部暴发流行,像SARS一样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埃博拉走出非洲也许只是早晚的事。

认为埃博拉不会在全世界流行的理由是,埃博拉感染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者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即使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遇到埃博拉感染者,感染的概率也十分低。 只有非洲当地人才会“谈埃色变”,因为埃博拉是迄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在50%-90%之间。由于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第四级病毒会造成致命疾病,并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埃博拉,第四级病毒还有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等。

然而,在病毒和疫情的凶险上,埃博拉可能是首屈一指的。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当无数病人都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且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

同为第四级病毒的HIV只是潜伏在人体的免疫T细胞中慢慢发作,并毁坏T细胞的免疫功能,虽然不能治愈,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而且如果终生服药,艾滋病病人还可以达到常人一样的寿命(可活到70岁),这是艾滋病与埃博拉的天壤之别。目前人们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很多了解,也有了较多的药物疗法。但是,迄今,人们对埃博拉并不了解,包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当然更没有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了。

不过,埃博拉与艾滋病或许有一个相似之处,就在于当初人们也认为艾滋病只是性传播疾病,只会局限在性乱的国家和地区,不会蔓延到世界各地。但是,由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传遍全球。现在,人们只认定埃博拉有接触性传播,然而,即便只是这一项,也会广为传播,因此埃博拉向世界广泛传播也是时间问题。

埃博拉的悲剧也在于,尽管其死亡率极高和症状极为惨烈,但是它根本就没有得到重视。如果这一次埃博拉能走出非洲,当然可能是人类社会的不幸,但没准是一种大幸,因为埃博拉会像艾滋病一样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了解它、研究它,并像控制艾滋病一样控制它,最终征服它。

(摘编自“中国网”) 1.下列各项中,关于“埃博拉疫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其中729人丧生,这说明从几内亚开始的

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在呈现加速蔓延的趋势。

B.因感染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被感染对象的尸体,所以埃博拉被认为不会在全世界流行。

C.一些专家认为,埃博拉没有像SARS一样走出非洲而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只会在非洲局部暴发流行。

D.人们至今仍不了解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病理、流行病学特征等,当然更没有对埃博拉进行治疗的药物和其他手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此次埃博拉暴发在历史上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有国际医疗组织认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

B.因为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因此搭乘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遇到埃博拉感染者后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

C.世界卫生组织将易致命的埃博拉划归为病毒第四级,即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实验微生物组织结构时安全隔离分级的最高等级。

D.尽管埃博拉与艾滋病病毒(HIV)和拉沙(lassa)病毒一样都属于第四级病毒,但在病毒和疫情的凶险上埃博拉却是死亡率最高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滋病与埃博拉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能治愈,但病人如果终生服药,就可以生存较长时间,不会马上死亡。

B.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使无数病人因体内广泛性内出血而七窍流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

C.艾滋病因其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与之相似,即便只是接触性传播,埃博拉也会向世界广泛传播。

D.这一次大范围的爆发终于使得埃博拉得到社会重视,人类会像对待艾滋病一样了解并研究它,最终控制和征服它。 【考点】论述类

【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埃博拉没有像SARS一样走出非洲而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的表述中“没有”有误,原文为“像SARS一样产生全球性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却是死亡率最高的”表述太绝对化,原文中作者的观点为“可能是首屈一指的”。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终于使得埃博拉得到社会重视”有误,原文为“没准是一种大幸”,只是一种可能。 【答案】1.C 2.D 3.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

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 书监使交州。 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 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的“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考点】人物传记 【试题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常识的能力。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用的是前一种意思。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文言断句要先揣测大意,本句“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大意理解是“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若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这样就可以凭借断句的一般规律进行判断,如“同帅宋偓”“御史中丞滕中正”名词代词作主语,之前断开。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 ”理解错误。“任命”李若拙的只能是朝廷。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先确定考点,本题涉及的考点有第(1)句中的“以”因为;“自陈”为自己陈述;“出”出任。第(2)句中的“既”已经;“戒”劝告;“以臣礼”介词结构后置句,以臣子应有的礼仪。解决了这些考点,之后翻译其他的句子成分,要通过补充相关的成分使句子通顺。 【答案】4.C 5.B 6.A 7.(1)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参知政事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 (2)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从此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文言文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至道二年, 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