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8小题每小题1分,9-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请将符合题意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1分)(2013?营口)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樟脑球升华 B. 铁栅栏生锈 C. 活性炭除臭 D. 霓虹灯闪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樟脑球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栅栏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除臭过程中只是吸附臭味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霓虹灯闪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 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13?营口)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 清澈的泉水 C. 寒冷的干冰 D. 新鲜的牛奶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 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清澈的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新鲜的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1分)(2013?营口)小明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豆浆,这为他补充的营养素是( ) A.蛋白质 B. 油脂 C. 维生素 D. 无机盐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 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C、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豆浆中富含蛋白质,而不是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2013?营口)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 C. D. 倾倒液体 量取液体 滴加液体 检查装置气密性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 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2013?营口)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都可以闻到烧毛发的气味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 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 项说法错误. 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没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涤纶和羊毛纤维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
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1分)(2013?营口)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B. 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 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D.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考点:元 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 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 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或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 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人含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1分)(2013?营口)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纸篓着火用水浇灭 B.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 夜晚液化气泄露开灯检查 D. 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 考点:灭 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 学与生活. 分析:根 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日常经验和燃烧的物质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 :A、纸篓着火时用水浇,可以使温度降到纸篓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做法正确; B、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做法错误; C、液化气有可燃性,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电火花可能引燃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灯检查,故做法错误; D、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采用不同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考查了灵活运用知 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8.(1分)(2013?营口)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引发食品安全领域的“地震”.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对人体血液系统会造成损害.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塑化剂是一种氧化物 B. 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 C. 塑化剂由66个原子构成 D. 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3.8% 考点:化 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 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塑化剂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塑化剂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38):(16×4)≠12:19: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塑化剂是由塑化剂分子构成的,1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塑化剂分子由66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73.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 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2分)(2013?营口)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D. 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 考点:微 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 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利 用微观反应的图示和分子的结构,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及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分析反应的图示可以发现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存在没有参加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情况: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
)
即一种物质,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 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信息也可知道); 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故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 故选B 点评:该 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0.(2分)(2013?营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等于8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 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 考点:溶 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课 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 、根据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分析,pH等于8的溶液是碱性的溶液; B、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饱和溶液的情况,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根据活泼金属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分析; D、根据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金属成为离子进入溶液,氢被置换出来成为氢气逸出溶液分析. 解答:解 :A、pH等于8的溶液是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故说法错误; B、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饱和溶液的情况,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说法错误; C、活泼金属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说法错误; 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金属成为离子进入溶液,氢被置换出来成为氢气逸出溶液,由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因此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 题难度较大,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即可解答,注意: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11.(2分)(2013?营口)要除去以下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不正确的是(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NaOH(Na2SO4) Ba(OH)2溶液 B KCl(CuCl2) KOH溶液 C CO2(HCl) NaOH溶液 D Cu(CuO) 稀盐酸 A. A B.B C.C D.D 考点:物 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 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