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

三、病案分析题

1.刘×× ,男,38岁。胃脘疼痛两周,加重二天。两周前因与邻居不和而致胃痛。来诊时胃脘灼痛不适,痛势急迫,伴胁肋胀痛。嘈杂泛酸,不欲饮食,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2、梁××,女,38岁。胃脘痛三天。三天前因贪食粽子而致胃痛。证见脘腹胀满而痛,嗳腐吞酸,口渴欲饮,大便秽臭不爽,小便黄赤,苔厚腻,脉弦紧。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答 案 二、问答题

1.肝与胃是木土乘客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如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胃痛加重,每每缠绵难愈。

2.部位特点伴症预后 疾病 胃痛 部 位 胃脘即上腹部 特 点 钝痛、隐痛为常见, 每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心胸闷痛,呈压榨感 伴 随 症 常与饮食有关,常伴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等症 少见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等症 预 后 一般预后良好 心痛 侧胸膺部 一般预后较差 3.中医对痛证治疗有“通则不痛”之说,不能局限于狭义的理解,更不能把“通”单纯看作是“通下”法。要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如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以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以通;属气滞者,理气即所以通;属于热证者,泄热即所以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以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以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以通。总之,解除致痛原因,以达止痛之效,即为“通则不痛”。

三、病案分析题 1.诊断:胃痛。 证型:肝胃郁热。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 方药:化肝煎为主。丹皮15g,栀子15g,青皮12g,陈皮10g,黄连10g,吴茱萸10g,大黄10g,泽泻10g,枳实10g。

2.诊断:胃痛。 辩证:饮食停滞。

治法:消食导滞,清泄胃热。 方药:保和丸加减。茯苓20g,半夏15g, 陈皮10g,连翘12g,莱菔15g, 神曲30g,山楂30g, 大黄6g,芒硝8g.

痞 满

二、问答题

1.痞满与鼓胀怎样鉴别?

2..怎样辨别痞满的虚实寒热?

3.简述痞满的病因病机。 4.痞满的临床特征是什么? 5.痞满的概念?

三、病案分析题

1.患者尹某,女性,28岁,最近6天,因感冒后出现胃脘痞满,灼热急迫,按之 满甚,咽干口燥,心中烦热,渴喜冷饮,身热汗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 、辩证、治法、方药。

2.周某,男性,42岁。因胃脘痞闷不适2年加重20天而就诊。患者自述2年前开始,觉上腹痞满不适,胸胁胀满,恶心嗳气,纳呆神疲,大便溏薄。曾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间或在门诊服香砂养胃丸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最近20天来,因工作关系,心情抑郁,痞满加剧,但按之稍舒,身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 、辩证、治法、方药。

3.余某,女,32岁,患者于1995年7月开始觉胃脘痞满不舒,伴纳差神疲,少气懒言。曾于1994年12月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服香砂养胃丸及吗叮林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最近1个月,因工作劳累,胃脘痞满加剧,食后尤甚。伴有头晕目眩,恶心欲呕,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红,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疗、方药。

答 案

二、问答题

1.鼓胀与痞满同为腹部病证,且均有胀满之苦,但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痞满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痞满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痞满按之柔软。

2.痞满时减,喜揉喜按,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溏薄者为虚,外无邪者为虚;痞满能食,大便闭结,痞满不减,按之满甚者为实,此外有邪者为实;痞满急迫,渴喜冷饮,苔黄,脉数者为热;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不渴,苔白,脉沉者属寒。

3.痞满的病因病机有:表邪入里,结于胃脘;食滞中阻,停滞胃脘;痰湿阻滞,升降失司;七情失和,气机逆乱;脾胃虚弱,气机不利。

4.痞满的特征是按之揉软、触之无形、压之无痛、望无胀大,按部位分为胸痞、胃痞; 5.痞满: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或虚气留滞,升降失常而形成的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按部位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三、病案分析题 1.诊断;痞满。 辩证:邪热内陷。

治法:泻热消痞,和胃开结。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枳壳、厚朴、木香。大黄10g,黄连6g,黄芩6g,枳壳12g,厚朴12g,木香10g。

2、诊断;痞满。 辩证: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消痞。

方药:越鞠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香附12g,川芎12g,苍术15g,炒山栀12g,神曲30g,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2g,甘草6g。

3、诊断: 痞满。

辩证:脾虚夹痰湿中阻。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去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党参20 g,黄芪30g,白术15g,升麻6g,柴胡10g, 陈皮6g, 半夏10g, 苍术15g,厚朴10g,茯苓30g, 泽泻30g,甘草6g。

呕 吐

二、问答题

1.呕吐与 噎膈怎样鉴别? 2.实呕与虚呕怎样鉴别?

3.简述胃阴不足的临床特点、治法与主方

三、病案分析题

1.冯某,女性,39岁,2002年10月就诊。患者就诊前两天,因淋雨受寒后,出现呕吐未消化食物,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小便色清,伴有头身疼痛,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2.聂某,男性,45岁,因反复呕吐4年加剧5天,1996年8月就诊。患者近4年来,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时作时止,伴有纳呆神疲,胸脘痞闷,口淡无味。5天前天热因吃冷饮后,出现呕吐清涎,心悸头眩,肠鸣有声,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无力。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答 案 二、问答题

1.呕吐病在胃,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多能治愈,预后良好;噎膈病在食道,是由于食管狭窄,食管干涩所致,虽有呕吐,但以进食梗阻不畅,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2.实呕多因外邪、饮食、七情因素犯病,发病急骤,病程较短,呕吐量较多,呕吐物多酸腐臭秽,或伴有表证,脉实有力;虚呕常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而成,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呕而无力,时作时止,吐物不多,酸臭不甚,常伴有精神萎靡不振,倦怠乏力,脉弱无力。

3.胃阴不足的临床特点是呕吐反复发作,但呕量不多,或仅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主方为麦门冬汤。

三、病案分析题 1、诊断:呕吐。

辩证:寒湿犯胃夹有食滞。 治法:散寒化湿,消食和胃。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0g,紫苏10g,白芷12g,白术15g,茯苓30g,半夏10g ,陈皮6g, 厚朴 10g,大腹皮15g,生姜10g,神曲15g,麦芽30g谷芽30g 鸡

内金10g, 甘草6g。

2.诊断:呕吐。

辩证:脾胃虚弱夹有痰湿。 治法: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小半夏汤。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10g,生姜10g。

噎 膈

二、问答题

1.噎膈与反胃有什么不同? 2.噎嗝的证候特征如何? 3.噎嗝的治疗原则如何?

三、病案分析题

1.患者杨某,女,42岁,于2年前因其子意外死亡,精神郁闷,渐觉胸膈食道部 位痞满隐痛,初时吞咽稍觉不畅,今年4月起,渐至饮食难下,吞咽梗阻,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可稍减轻,食而复出,口干咽燥。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未见好转。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滑。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2.患者刘某,女,65岁,近两年来出现吞咽梗涩疼痛,食物难入,形体渐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红干,脉弦细数。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答 案 二、问答题

1.噎膈是噎塞格拒,甚至闭塞不通。轻者食物难下,水饮可入,重则水饮不进,或食入即吐。病胃在食道,病情重,预后差。反胃的特点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谷不化,为脾胃虚弱所引起,病位在胃,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2.主证:初期表现为吞咽梗噎不顺,继而出现固体食物难以下咽,汤水可入,终致汤水也不能下咽,或者食后即吐。兼证:胸膈疼痛,形体消瘦,呕吐暗红或鲜红色物,便血。

3.初期以标实为主,根据气结、痰瘀的不同,分别予以偏重治疗,需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中期虚实夹杂,宜攻补兼施;后期本虚为主,宜滋阴润燥,温补脾肾,参与祛邪之品。用药上要做到攻伐勿伤正气,补益勿塞滞。辛燥之药不可多用,滋腻则有伤脾胃。用药以清润和降为顺,顾护胃气为先。

三、病案分析题

1.中医诊断:噎膈。 辩证:痰气交阻。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

方药:启膈散。丹参15g,郁金15g, 砂仁6g,(后下)沙参15g,川贝 12g,茯苓15g, 荷叶蒂12g,栝蒌12g。

2、诊断:噎膈。 辩证:津亏热结。 治法:滋养津液。

方药:五汁安中饮加味。梨汁20g,藕汁20g,牛乳20g,生姜汁20g,韭汁20g,沙参20g,石斛15g,鲜地黄20g,郁李仁15g,栀子15g,竹茹10g,甘草10g。

呃 逆

二、问答题

1.何谓呃逆?其与干呕、噫气如何鉴别?

2.引起呃逆的原因有哪些?呃逆产生的病理机制如何? 3.举例说明呃逆的辨证要点及治疗。

三、病案分析题

1.秦某,男,38岁。性格内向。二个月前突发喉间呃声连连,不能自制, 渐进加重,治疗效果不显。证见苦闷难堪饮食减少,脘肋胀闷,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2、王生,男,50岁,喉中呃呃连连二周,声短而频,不能自制,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象滑数。

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答 案 二、问答题

1.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是以气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的病证。呃逆、干呕、噫气三者,同属于胃气上逆所致的病变,但应注意从以下方面鉴别。(1)临床不同:干呕为有声无物而呕吐涎沫;噫为胃气因阻郁而上生有声之证,即嗳气;而呃逆是以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证。(2)预后有别:呕与噫气,或作或止,止则安然无恙,预后一般良好;呃逆一证,轻重差别明显,轻者可自行消失,若在其他急慢性病的严重阶段出现,每为病情转向危重的一种表现,谓之“土败胃绝”,预后欠佳,临证时需加以注意。

2、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 亏虚为引起呃逆 的主要 原因。胃主受纳、主降,以通降下行为顺。膈间属上焦气道,肺居上焦,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故当以气机通畅为顺。又因手太阴肺经之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胃之气以同主于降,故两脏在功能上互相促进,在病变时亦互相影响。膈居肺胃之间,当各种致病因素侵袭肺胃时,每使膈间之气不畅,故胃气上逆时,往往断绝冲出喉间,而引起呃逆之证。总之,呃逆总因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3、对于呃逆一证,在辨证上须分虚实寒热。治疗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实证宜祛其邪以止呃;虚则补其正以止呃。如:实证中属胃中寒冷者,证以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适,得热则减,得寒愈甚为特点,治宜温中祛寒止呃。又如胃火上逆者,证以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为特点,治宜清降泄热止呃。虚证中属脾胃阳虚者,证以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食少困倦,手足不温为特点。治宜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三、病案分析题 1.诊断:呃逆。 辩证:气机郁滞。 治法:顺气降逆。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槟榔15g,木香12g,乌药12g,枳实12g,沉香8g,代赭右15g,川栋子12g,郁金12g。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