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印染废水污水处理厂设计毕业设计

Φ=1.10 k=Φρ2g=1.10×1000(2×9.8)=56 桨板旋转时克服水的阻力所耗功率: 第一格外侧桨板:

N01'=yklw13(r24-r14)

408=4×56×1.4×0.663(14-0.884)408=0.090kw 第一格内侧桨板:

N01''=4×56×1.4×0.963(0.563-0.443)408=0.014kw 第一格搅拌轴功率:

N01=N01'+N01''=0.090+0.014=0.104kw 同理,可求得第二格搅拌轴功率为0.036kw

③ 设两台搅拌设备合用一台电动机,则混凝池所耗总功率为 ∑N0=0.104+0.036=0.140kw

电动机功率(取1=0.75, 2=0.7):N=0.140(0.75×0.7)=0.26kw

④ 核算平均速度梯度G及GT值(按水温20℃计,μ=102×10-6kg·sm3)第一格:G1=(102N01μW1)12=[102×0.104×106(102×27.5)]12=62s-1

12第二格:G2=(102N02μW2)=[102×0.036×106(102×27.5)]12=36s-1

絮凝池平均速度梯度:

G=(102N0μW)12=[102×0.140×106(102×55)]12=50s-1 GT=50×20×60=6.0×104 经核算,G和GT值均较合适。

3.5 水解酸化池

3.5.1 介绍

水解工艺是将厌氧发酸阶段过程控制在水解与产酸阶段。它取代功能专一的初沉池,对各类有机物去除率远远高于传统初沉池。因此,从数量上降低了后续构筑物的负荷。此外,利用水解和产酸菌的反应,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减少污泥产量,使污水更适宜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电耗完成净化过程。 3.5.2 池体积算 (1)池表面积F

F=Qmaxq =(130824)×1.0=54.5m2

其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L0.3=220.3=73.3≈73个,则支管

数n=2×(73-1)=144根

b.布水支管管径及长度的确定

每根支管的进口流量q=Qmaxn=0.015144=0.000126 m3s,支管流v2=2.0ms 则

D2=(4qπv2)12 =[4×0.000126(3.14×2.0)]12=0.0089m,取

D2=10mm

校核支管流速:v2'=4qπD22=4×0.000126(3.14×0.010)=1.61 ms,在设计流速1.5~2.5 ms之间,符合要求。 (4)出水孔的设计计算

一般孔径为9~12mm,本设计选取孔径9mm的出水孔。出水孔沿配水支管中心线两侧向下交叉布置,从管的横截断面看两侧出水孔的夹角为45°。又因为水解酸化池的横截面积为10×18=180m2,去开孔率0.2﹪,则孔眼总面积S=180×0.2﹪=0.36m2 配水孔眼d=9mm,所以单孔眼的面积为

S1=πd24

=3.14×0.00924=6.36×10-5m2

所以孔眼数为0.36(6.36×10-5)=5662个,每个管子上的孔眼数是

3.6 生物接触氧化池

3.6.1 介绍

(1)生物接触氧化也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其反应器内设置填料,经过充氧的废水与长满生物膜的填料相接触,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废水得到净化。其基本结构如图:

图3-2生物接触氧化池示意图

(2) 基本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通常分为一段法、二段法和多段法。而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推流法。推流法是将一座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分格,按推流方式进行。氧化池分格可使每格微生物与负荷条件(大小、性质)相适应,利于微生物专性培养驯化,提高处理效率。

3.6.2 填料的选择与安装

(1) 填料的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孔径为25mm的的玻璃钢蜂窝填料,其块体规格为800×800×230mm,空隙率为98.7﹪,比表面积为158m2m3,壁厚0.2mm。(参考《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玻璃钢蜂窝填料规格表) (2) 安装

蜂窝状填料采用格栅支架安装,在氧化池底部设置拼装式格栅,以支持填料。格栅用厚度为4~6mm的扁钢焊接而成,为便于搬动、安装和拆卸,每块单元格栅尺寸为500mm~1000mm。 3.6.3 池体的设计计算

(1)有效容积V

V=24Q(La-Lt)M =24×25(0.8-0.45)2.2=95.5m3

其中 Q——平均日废水量m3d,600m3d=25m3

n=Ff n=31.89=3.5 取4格

f——每格氧化池面积,≤25m2采用9m2 氧化池平面尺寸采用3m×3m=9m2 (4)校核接触时间

t=nfHQ =4×9×325=4.3h >2h 合格

(5)氧化池总高度H0

H0=H+=0.125m3s

式中D0——每立方米污水需氧量,15~20m3m3 (2)空气干管直径d

d=(4Dπv)12 =[4×0.125(3.14×12)]12=0.115m=115mm,取

120mm

校核管内气体流速v'=4Dπd2=4×0.125(3.14×0.1202)= 11ms 在范围10~15ms内。 (3)支管直径d1

池体分为4格,每格连一根支管,通过每根支管的空气量q q=D4=0.1254=0.042m3s , 则只管直径

d1=(4qπv1)12 =[4×0.042(3.14×6)]12=0.094m,取95mm

校核支管流速

v1'=4qd12

=4×0.042(3.14×0.0952)=5.93ms 在范围5~10ms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