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测字术形态与方法

中国民间测字术形态与方法

分享来自微信公众号:测字宝典

一、测字渊源:人神沟通

文字发明是人类文明里程碑式的标志,其可脱离口述者物理存在的特性,能够超越时空限制积累知识经验,“前人可以垂后,后人可以识古”,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进程。而象形汉字是全世界生命活力最持久、现在唯一仍在发挥原有作用的表意文字文化遗产,它是初民语音、肢体语言及图像符号的综合载体,浓缩沉淀了初民社会经验的多维信息。具备“音义兼表”超稳定结构的汉字体系是中国文化持久延续的牢固根基,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首要因素;其所蕴藏的丰富信息资源尚待深度挖掘利用。

《易经·繋辞》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按照孔子和许慎对汉字的发明轨迹解释,最早先有圣人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象相),继而神农发明结绳(术数),而后才有黄帝史官仓颉合成书契(汉字)。所谓书契,即是天神与圣人巫师之间相互识别、沟通的契约。汉字发明如有鬼斧神雕。《论衡·感虚篇》云:“天地为图书,仓颉作文字,业与天地同,指与鬼神合。”最初发现的汉字,多刻在宗教祭祀占卜所用的动物甲骨上(即卜辞,近年考古学家还鉴定了山东昌乐、陕西斗门发现的距今4500年前的骨刻文),说明汉字的实际功用与原始萨满教天人合一的巫术有密切关联;萨满(巫师)正是通过汉字字符驱使动物灵魂协助,达到与天神沟通、传达天意的宗教目的。战国《楚帛书》即称猿猴状的仓颉能“入于上下”,登天入地。汉字系统内在的原始萨满教符咒巫术意义,是汉字得以独立于口语而共时生存的根本要素。汉字能够解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占卜预测的功能,是其与生俱来的原始宗教文化基因所致,而非人为嫁接。可以说,汉字系统本身就是华夏初民的原始圣经。

在汉字最初创造期,其字符(包含独体字及更简单的笔划符号)的组合是可逆的,语根(即所谓“纳音”)也是可以同族多字共享互通的。段玉裁《广雅疏证注序》说:“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而得其音,因音而得其义。”测字无非是逆向追溯、还原汉字的创造轨迹,好似把汉字转变成“字谜”,复原出汉字发明的原生态,加深对汉字潜意义的理解。《说文解字·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宋代王安石《字说》指出:汉字“其声之抑扬、开塞、合散、出入,其形之横纵、曲直、邪正、上下、内外、左右,皆有义,皆出于自然,非人私知所能为也。”佛家讲“一字一法门”,日人白川静所言“太初有字,字与神同在;字就是神,神就是字”,就是这个道理。《淮南子》里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记载,据唐代张彦远解释,因为有了汉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既然汉字成为人神沟通的工具,拆解汉字就被蒙上人神交易的神秘外衣,带有“神谕”的色彩。上古时解释文字是通灵者即巫师、祭司的特权,但民间破解字符组合信息密码的努力,自文字发明起始就有人尝试,筚路褴褛,薪

火相传。这便是所谓的拆字、测字、破字、别字和相字,而这些民间破译者,则被称为测士、拆字先生或相字家,相当于以汉字作为与神沟通媒介的“萨满”。 史料记载最早的拆字、测字事例,是《左传·襄公三十年》记史赵所说“亥有二首六身”,以及《左传·宣公十二年》记楚庄王所说“止戈为武”。《说文解字》引孔子言:“黍可为酒,禾入于水也。”《说文解字》还云:“推十合一为士”、“虫为屈中”。两汉谶纬之术尤好测字,如《春秋说》:“人十四心为德”。《春秋元命苞》:“刑,刀守井也。饮水之人,入井争水,陷于泉,刀守之,割其情也。”《初学记》引《春秋元命苞》:“人散二者为火”。又如《五行大义释名》引《春秋元命苞》:“水立字,两人交一从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阴阳交以起一也。”再如《太平御览》引《春秋元命苞》:“日者,口合共一。”又:“两口御士为喜”。《春秋繁露·天道无二》:“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太平御览》引《新论》:“银者,金之昆(按:昆含艮)弟也。”这些典籍简约记录了原始测字的片段,难能可贵。特别是《说文解字》,当今测字学的理论与方法多能在其中找到渊源。

《测字秘诀》云:“测字,在唐宋时期,则为术士谋生之技,品格甚高。”测字之风虽盛行于汉唐以降,却无专著传世,只散见于类书和文人笔记。《隋书·经籍志》载有《破字要诀》一卷,宋代有《神机相字法》,现均已失传。流传下来的汇集历代拆字、测字观点和案例的书籍,只有宋代王安石《字说》残篇、明代记述宋朝邵雍言论的《梅花易数》、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拆字部纪事》及程省《测字秘牒》、周亮工《字触》、桑灵直《字触补》、托名谢石所著《测字秘诀》、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秘本《测字全书》、《测字谱》等,读后有管中窥豹之感。归纳整理民间测字的规则和案例实有必要。

二、测字业态:闯荡江湖

测字就是用加减汉字笔划、拆合字体结构等方式附会人事,进而推断祸福凶吉。徐珂曾在《清稗类钞》中这样解释测字之用:“拆字,亦作测字。拆则有分析之意,测则有推测之意,为占法之一种。任单一字,触机附会,以判吉凶。”比起其他传统预测方法,测字过程无须起卦、反应迅速、简洁明了,最为实用,往往一语点破天机,令求测人幡然醒悟。

过去测字的取字方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主要方式有:

(1)摸字,术语叫作拈字,测字先生把预先写好字或签语的纸卷或卡片,装进袋内或盒中,让求测人摸取;也有的术者训练黄雀叼出字卷,以示天意。还有的把字写在蛤蜊壳上,叫作“蜊星”。

(2)指字,让求测人在预先准备的字盘、字板即“千字牌”上随意指认。据说“千字牌”为宋朝测字师谢石发明,可以让不识字的人指字求测,遂成测字店的标记。

用上述两种方式选字都是在测字先生预先圈定的范围里,测字先生对这些字已了如指掌,该如何拆开,有多少种拆法以及对不同的求测的事该如何说,早已心中有数。民间还流行一种更简捷的签语(即断语)测字法,据传产生于大唐年间,由求测人在固定的一百个字中随意择其一,再对应现成的签语做出解答。 (3)说字,求测人任意口说一字,或说出报刊、字典中的页数、行数及第几字,增加了测字难度,适合电话远距离测字。对于用嘴说出的字,测字先生往往

会加口字旁处理,用来与指字相区别。例如,求测人说“人”字,被测字先生定为“囚”字。

(4)写字,求测人随便用笔书写字,适合识字之人。写字过程也是测字先生观察求测人的过程,字体肥瘦、笔划离合,都会反映出求测人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状态。写字时墨水不能断,否则“墨断定知田土散”,主求测之人田土要散失。砚池里的墨水如果没有,主人要破财,即“财空写砚忽于池”。没有墨水了,添水时不能用残破的器皿,否则主财物散失,即“破器偶然添砚水,切忧财耗物空虚”。写字时笔头落地,则主谋事迟滞,“出笔拨毫通远信,笔头落地事皆迟”。不小心把砚池打翻,也是不吉之兆。另有要求求测人自己在一张以井字划分成九格的纸上任何一格写上一个字,根据所写的字形、字里所含的五行、该字落于九宫何格、再配合书写该日的日柱天干及时辰来推断事情。 (5)画卦,求测人用笔划出字符、景物(或由术者事先备好,经求测人选定),由测字师再转换(意译)为汉字测。据北宋《萍洲可谈》记述:“熙宁间,蜀中日者费老筮易,以丹青寓吉凶。在十二辰,则画鼠为子,画马为午,各从其属。画牛作二尾则为失,画犬作二口为哭,画十有一口则为吉,其类不一,谓之卦影,亦有繇词,以相发明。”《渑水燕谈录》记载:“术士李某者,亦传管略轨革法,画卦影颇有验。今丞相顷尝问之,卦影画水边一月,中有十口。未几,除(任命)知(知府)湖州。又卢龙图秉使占,卦影亦同,乃除知渭州。字虽不同,而其影皆符。”北宋蔡京当国时,士大夫问轨革,往往画一人戴草而祭,暗指“蔡”字,意即士大夫要升官晋级,必由其门。有的案例还与扶乩预测相关联。 (6)物测,求测人指定某物体,再转成汉字测。 (7)梦测,求测人叙述梦境,再转成汉字测。

测字先生在问答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技巧。按照江湖算命秘诀《英耀篇》的说法是:“急打(突然问)慢千(吓),轻敲(旁击)而响卖(断言),隆(捧)卖齐施,敲打审千并用。十千九响,十隆十成。敲其天(父)而推其比(兄弟),审其一而知其三。一敲即应,不妨打蛇随棍上,再敲不吐,何妨拨草以寻蛇。先千后隆,无往不利,有千无隆,帝寿(笨)之材。”“轻敲”就是细细盘问对方究竟,了解其所担心的是什么;“响卖”就是断语态度要坚决,出口成章,一锤定音。

测字术者要遵从职业道德。《测字全书》说:“字中有吉有凶者,则从其重者言之。如本字占病必凶,可不言;本有茂盛之象。别字问名,刀傍大利;不可言分别孤另之义。”“凡遇有字,与事绝无一点关合、难于推测者,只云事无头绪,且少待之。”并不主张捕风捉影、瞎编乱造。断语若是肯定的、吉事,则可正面回答,相反则须委婉作答,并指出化解之策。

测字业本身就是江湖社会三教九流之一种,鱼龙混杂。也有那混迹其中的劣者为求生计,归纳出所谓“三场半门坎”的测字程序之说:三场半戏的第一场为“吹场”,吹嘘自己测字术来自家传、名师或得自天书秘籍;第二场为“进场”,察言、班色,千隆并用,把人引入圈套,使其信以为真;第三场为“宰场”,给出化解方案,说服对方自愿掏钱。半场就是得到钱财后,巧言利舌,推卸后果责任,全身而退。

三、测字方法:百家争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