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绪论

电子商务给金融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1、随着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金融服务正向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3A目标发展。2、金融业完全有能力抓住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3、金融业必将成为电子商务乃至新经济持久而强大的推动力量。电子商务使金融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强竞争力;电子商务使金融业打破时空的限制;电子商务使金融业拥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电子商务进一步巩固金融业的支付结算地位;电子商务促使金融机构向全能服务型发展;电子商务改变金融业的传统管理模式。

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从狭义上讲,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所以金融活动,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

结算,指结清债权债务关系的经济行为,也可定义为经济活动中货币收支行为。包括即时结算和支付结算。

支付是指为清偿商品交换和劳务活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将资金从付款人账户转移到收款人账户的过程。

支付系统,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资金转移的法规和实现资金支付的技术手段组成的整体,用以经济活动参与者在获得实物资金或金融资金时所承担的债务。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是现代经济市场的一个基本构成因素,在现代经济市场中各经济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全靠信用来维系。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与支付有关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四要素:支付承诺、违法必惩、信用累计制度、身份认证。

支付结算的四个特征:支付结算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支付结算是一种基于一定法律形式而进行的行为、支付结算的发生取决于委托人的意志、支付结算实行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银行转账支付结算方式:信用卡支付结算、资金汇兑、支票支付结算、自动清算系统、电子资金转账。

传统支付结算方式的局限性:运作速度与处理效率低下、大多数传统支付结算方式在支付安全上有问题、绝大多数传统支付结算方式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由于涉及较多的业务部门、人员、设备和复杂的业务处理流程,运作成本比较高、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包括一些电子支付方式在内,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跨地区的支付结算服务并不容易、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特别是我国比较流行的纸质支票的应用并不是一种即时的结算,企业的资金回笼有一定的滞后期。

电子商务环境:低成本、高效率、随时随地与个性化的优势。

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它是以电子商务为商业基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使用安全的主要是基于Internet平台的运作平台,通过网络进行的、为交易的客户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提供货币交易或资金流转的现代化支付结算手段。

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系统一般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支付工具、安全控制机制等。

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面临什么样的挑战?1、信用不足、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企业与客户普遍对网络支付结算的安全性、方便性持怀疑态度,对采用网络支付方式持谨慎、甚至是消极态度。2、网上支付和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双方支付结算处理的主要支付方式,这就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支付结算习惯。3、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需要一个完善的技术平台和管理机制,中间应用了很多高科技技术。目前很多银行的技术和管理机制还不足以支撑网上支付结算的可靠运转。4、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与结算采用的方式是否能够做到低成本、快捷方便、安全可靠还有待观察。 第二章 银行电子化

网络银行是国际上最新的银行服务形式。

简述我国银行电子化的发展阶段。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以中国银行引入第一套RICOH—8主机系统为标志,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采用脱机批处理方式进行大量繁琐的账务处理工作,旨在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了对公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账业务、编制报表等业务活动的自动化。第二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商业银行以全面实现柜台业务处理计算机自动化为

精品资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