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112 - 图文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层(能层):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等 能级(即亚层):分别用s、p、d、f表示,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哑铃形,各能级分别有轨道数1、3、5、7.注意:第几层就有几个能级 如M第3层,所以有3s 3p 3d 三个能级 能量:同一个能级上的电子能量相同 运动状态: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相同

例题:13Al 1s22s22p63s23p1 有5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有13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该能层具有的轨道数 9个[3s(1)+3p(3)+3d(5)],有两种不同的电子云形状(球形和哑铃形)

2.构造原理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电子排布时按:1s2s2p3s3p4s3d4p5s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全充满(p6、d10)、半充满(p3、d5)稳定.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2)概念: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原子轨道表示式),最外层电子, 价电子(外围电子):主族元素的是最外层,过渡金属的是3d+4s 例题:Fe2+ 电子排布式:【Ar】3d6 价电子排布式:3d6 价电子排布图: 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63d6 离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趋势,稀有气体最大,碱金属最小;13246570 依次增大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反常原因见文字叙述知识点 第一电离能的应用:利用突变判断主族序数 如I2 /I3突变,则该元素为第ⅡA元素 (2).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电负性前三名 F O N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如NCl3 N显-3

4.分区 s区(ⅠA、ⅡA) d区(ⅢB-Ⅷ)ds区(ⅠB、ⅡB)p区(ⅢA-0)f区(镧系、锕系)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共价键-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1.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1).共价键的分类:按重叠方式不同分为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按电子偏移分为极性键(A-B)和非极性键(A-A);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2).共价键三参数.键长 键能 键角 (3).分子的极性:结构是否对称,对称为非极性分子,不对称为极性分子 一般ABn型判断极性方法为:|A的化合价|=|A的最外层电子数| 则为非极性分子 一般有孤对电子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常见物质H2O 极性 H2O2极性 N2H4极性 CH2Cl2极性 2.杂化 (1)价层电子对n=成键电子对σ+孤电子对 对于ABm 型(m≥2)AB型的为直线型 σ:有几个B原子与中心原子A相连,σ就是几 即为m 孤电子对:(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电子数减去m个B所需要的电子)/ 2 如AsCl3 n=3(σ)+(5-3*1)/2 =3+1 CO32- n=3+[(4+2)-3*2]/2=3+0 对于离子,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要加上或减去自己所带的电荷数 分子构型:是在VSEPR构型(价电子互斥模型)的基础上减去孤电子对数 n VSEPR构型 杂化 sp2 sp3 分子构型 直线型 V型 平面三角形 V型 三角锥 正四面体 直 线 VH2O 形 2 2+0 直线型(180°) sp 2+1 平面三角形 3 3+0 (120°) 2+2 4 3+1 四面体(109° 4+0 28′) 三角形 V形 四面体 三角锥 3 配合物 组成:內界(配离子)和外界组成 內界分为中心原子(离子)和配体 如[Cu(NH3)4]SO4 內界:[Cu(NH3)4]2+ 外界 SO42- 中心离子:Cu2+ 配体:NH3 配位数:4 配离子含有的σ:16个 配合物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内外界间)、共价键、配位键 內界的化学键为:共价键、配位键 4.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 1 -

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形成缔合分子 表示方法:X—H……Y(N O F)

5.等电子体: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不能是原子晶体) 等电子体的特点:电子式和空间结构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判断是不是等电子体时,先看原子总数相不相同,在去算价电子总数 找等电子体的方法:(1)同主族替换 如CO2 的等电子体是CS2 /COS (2) 同周期替换 如N2的等电子体为O22+,C22- (3)价电子总数比较多时,可用ⅦA 替换 如SO42-的等电子体为SiF4,SiCl4

常见的等电子体有(1) CO2 的等电子体有:CS2 COS N2O N3- SCN- OCN- (2)N2的等电子体:CO O22+,C22- CN-

(3) SO42-的等电子体:SiF4, SiCl4 PO43- (4) C2O42- 的等电子体为 N2O4 (5)NH3的等电子体 PH3 H3O+,CH3- (6)H2O 的等电子体:H2S NH2- 6.物质熔沸点的比较(重点)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注;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只有化学键,所以这三类物质的所有性质(物理与化学)都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

分子晶体特殊,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共价键决定化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决定物理性质(熔沸点和溶解度) 三、晶体类型

1.分子晶体—干冰和冰 干冰:(无氢键,所以采用密堆积,凡是无氢键的分子晶体都采用这种堆积方式)

与CO2分子距离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即配位数为12

每个晶胞中有4个CO2分子 两个最近的分子间的距离为 冰:(有氢键,具有方向性,所以采用非密堆积)

与H2O分子距离最近的H2O分子有4个,即配位数为4 ,构成正四面体

2.原子晶体----金刚石 SiO2

常见的原子晶体:金刚石、Si、B、Ge、Sn(灰)、SiO2、SiC、BN(ⅢA与ⅤA)、Si3N4 金刚石:

(1)一个C原子与4个C相连,构成正四面体型,采用SP3杂化,键角为109°28′

(2)最小环为六元环, 其中最多有4个C原子共面 (3)每一个C原子被12个环所共有 (4)每一个环平均拥有的C原子为2个 (5)C:C-C=1:2

(6)一个金刚石的晶胞中平均有8个C原子,16个C-C键 (7)晶胞边长与半径的关系: (8)空间利用率的计算: SiO2:

(1) 一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采用SP3杂化 (2) 最小环为十二元环,6个氧和6个Si (3) 每个Si原子被12个环所拥有 (4) Si:Si-O=1:4 Si:O=1:2

(5) 一个SiO2晶胞中平均有8个Si原子,16个O原子,32个Si-O键 3、离子晶体—NaCl、CsCl、CaF2、ZnS

配位数:在离子晶体中,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异种离子的个数 NaCl:(AB型的离子的位置可以互换)

(1) 位置:八顶点+六面心(Na+) 12条棱+1体心(Cl-) (2) 每个晶胞中有4个Na+,4个Cl-

(3) Na+的配位数:6 (即距离Na+最近且相等的Cl-的数目)上下左右前后

Cl-的配位数:6(上下左右前后)这6个离子构成正八面体,Na+与Cl-最近距离为= (4)Na+周围最近且相等的Na+有 12个,距离为

Cl-周围最近且相等的Cl-有 12个,距离为 (5)晶胞边长(a)与离子半径的关系:a= (6)晶胞密度的计算: CsCl:(离子位置可以互换)

(1) 位置:8顶点(Cs+/Cl-)1体内(Cl-/Cs+) (2)每个晶胞中有1个Cs+,1个Cl-

(3)Cs+的配位数为8,Cl-的配位数为8,这8个离子构成立方体,他们的最近距离为=

- 2 -

(4)Cs+周围最近且相等的Cs+有6个,Cl-周围最近且相等的Cl-有6个,距离为= ②体心立方堆积-----Na、K、Fe (1)位置:8顶点+1体心 (5)晶胞边长(a)与离子半径的关系:a= (2)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2

(6)晶胞密度的计算: (3) 体对角线上的3个原子相切:

(4)空间利用率: CaF2:(离子位置不可以互换)

(5)密度计算:

(1)位置:8顶点+6面心为Ca2+,8体内为F-

(2)每个晶胞中有4个Ca2+,8个F-

(3)Ca2+的配位数为8,这8个离子构成立方体;

F-的配位数为4,这4个离子构成正四面体;Ca2+与F-的距离为=

(4)Ca2+周围的Ca2+有12个,距离为= F-周围的F-有6个,距离为=

(5)晶胞边长(a)与离子半径的关系:a=

(6)晶胞的密度的计算

ZnS:(金刚石的晶胞一样)

(2)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

(1)位置:8顶点+6面心(Zn2+),4体内(S2-) ①六方最密堆积---- Zn Ti Mg(心太美) (2)每个晶胞中有4个Zn2+,4个S2-

如图所示,按ABABABAB……的方式堆积。(1)位置:8顶点+1体内 (3)Zn2+的配位数为4,构成正四面体,S2-的配位数为4,构成正四面体,

距离为=

(4)Zn2+周围的Zn2+有12个,S2-周围的S2-有12个,距离为= (5)晶胞边长(a)与离子半径的关系:a= (6)晶胞的密度的计算

4、金属晶体

1.二维空间模型

(1)非密置层---配位数为__4_,如图所示: ②面心立方最密堆积---Cu、Ag、Au

(2)密置层---配位数为__6__,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1)位置;2.三维空间模型 (2)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4 2.三维空间模型

上的3个原子相切 (1)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

4)空间利用率: ①简单立方堆积------Po 钋 (1) 位置:8顶点 (5)密度计算:

(2) 每个晶胞中含有金属原子个数:1

(3) 晶胞的边长a=2r (每两个原子相切)

(4) 空间利用率: (5)密度计算:

- 3 -

8顶点+6面心 (3) 面对角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