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预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1) (1)

10.将一只无眼灰体果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 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判断果蝇无眼性状一定不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某同学以上述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实验来判断果蝇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的显隐关系和基因的位置。

实验思路:让上述实验中的子代无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 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①若后代中有眼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则无眼基因_____________。 ②若后代雌雄果蝇中都有无眼和有眼出现,则无眼基因_____________。 ③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全为无眼,则无眼基因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 (2). 如果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果蝇不会出现黑檀体(黑檀体果蝇都是雄果蝇),因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3). 隐性 (4). 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5). 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6). 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隐性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设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为A、a,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为B、b;用一只无眼灰

的体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雄蝇杂交,后代无论雌雄都出现灰体:灰体:黑檀体=3:1,且无论雌雄都出现有眼:无眼都为1:1,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母本)AaBb、(父本)Aabb;若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则母本基因型为AaXBXb,父本基因型为AaXY,据此答题。

【详解】(1) 根据杂交结果能判断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灰体雌果蝇与灰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灰体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果蝇不会出现黑檀体(黑檀体果蝇都是雄果蝇),因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上。

- 13 -

b

(2)假设无眼性状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则XbXb(无眼)×XBY(有眼)→XBXb(有眼):XbY(无眼),雄果蝇都是无眼,雌果蝇都是有眼,不符合题意;假设无眼性状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则aa(无眼)×Aa(有眼)→Aa(有眼):aa(无眼),有眼和无眼各占1/2,且雄果蝇和雌果蝇比例为1:1,符合题意,可以判断果蝇无眼性状一定不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性状。 (3) 子代无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

①无眼雌果蝇(XBXb)×无眼雄果蝇(XBY)→无眼雌果蝇(XBXB、XBXb)、无眼雄果蝇(XBY)、有眼雄果蝇(XbY),若后代中有眼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则无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②无眼雌果蝇(Bb)×无眼雄果蝇(Bb)→无眼雌雄果蝇(BB、Bb)、有眼雌雄果蝇(bb),若后代雌雄果蝇中都有无眼和有眼出现,则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

③无眼雌果蝇(bb)×无眼雄果蝇(bb)→无眼雌雄果蝇(bb),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全为无眼,则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隐性。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数据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较难。

11.富集培养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限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

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注:⑥在没有该底物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⑦在含有该底物的培养基中表现为生长。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____,该碳源进入细菌细胞内的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2)培养基含有KH2PO4和 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样品中有多种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为___________组,设置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5)若要测定⑦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 14 -

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6)若要固定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一般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若要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根据分子量大小采用___________方法,也可以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因素采用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

【答案】 (1). 对羟基苯甲酸 (2). 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 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4). 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5). 一定条件下,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特征是相同的(不同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 (6). 对照 (7). 血细胞计数板 (8). 稀释涂布平板 (9). 包埋(固定) (10). 凝胶色谱 (11). 所带电荷的差异 (12). 分子大小(形状)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的原理是:不同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不同。有的适于酸性环境,有的适于碱性环境;不同微生物对某些化学药品的抵抗力不同。利用这些特点,我们便可配制出适于某些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例如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数滴,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

【详解】(1)本实验所用培养基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该碳源进入细菌细胞内的主要作用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培养基含有KH2PO4和 Na2HPO4,其作用有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3)①②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扩大培养,以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

(4)一定条件下,同种细菌形成的菌落特征是相同的,不同菌种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样品中有多种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是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⑥中没有对羟基苯甲酸,⑦中含有对羟基苯甲酸,所以⑥是对照组,对照的目的是说明通过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5)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

(6)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的酶,和一般酶制剂相比,其优点是可重复利用,且利于产物的纯化;固定化目的菌细胞常用包埋法固定化。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相对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路程短、速度快,先到达色谱柱的下端,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则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速度慢,最后达到色谱柱的下端。

- 15 -

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根据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因素采用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酶。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考查学生对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注意,整个操作过程都应是无菌操作,所用仪器和培养基都需灭菌,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环用完之后也要在火焰上灼烧以杀灭残留微生物。

- 16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