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0年河海大学社会学真题

2010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社会角色 2.库利

3.亚文化 4.《公社与社会》 5.模式变量 6.科层制 7.精英循环 8.内群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试析韦伯与迪尔克姆在社会学方法论上的主要区别。

2. 什么是社会制度?试述制度的社会功能及制度变迁的原因? 3. 简述帕森斯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

4. 试述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组织运行的影响? 5. 什么是二元结构?试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说明差序格局概念的涵义,并联系我国乡村社会关系的现状进行评议。 2. 试述社会流动的主要模式和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 3. 运用你所掌握的社会学知识,对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的某一种社会差异加以评述。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中层理论 2、中介变量 3、探索性研究 4、李科特量表 5、折半信度 6、系统抽样 7、区间估计 8、内容分析 二.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概念、变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2、简述研究对象、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简述概率抽样的一般程序? 4、简述电话访问法的特点? 5、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三.综合题(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命题?两者之间是何种关系?试举例说明之。

2、什么是初级文献(或称第一手文献)?与次级文献(或称第二手文献)相比较,它有什么优点与不足?如果研究某村落(或城市社区)的变迁,您预期可以找到哪些初级文献?

3、根据某项关于“父亲职业”和“子女职业”的调查,对职业类别按照蓝领、白领、干部等级排序,下表是父亲职业和子女职业的交互分类表。(1)请陈述“父亲职业”与“子女职业”相关系数的含义;(2)试计算“父亲职业”和“子女职业”之间的相关系数(任一种)。 父亲职业

子女职业 蓝领 白领 干部 合计 蓝领 20 10 5 35 白领 5 40 5 50 干部 2 10 3 15

总 数 27 60 13 100

2009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 1、《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 2、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 3、利他型自杀 4、社会唯名论 5、城市化 6、冲突论 7、社会资本 8、贫困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1、简述“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要点。

2、什么是范式(paradigm)?请举例说明。 3、简述韦伯理想类型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

4、简述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特点?

5、什么是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论述题(任选3题,每题20分)

1、马克思所说的异化是指什么?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 2、什么是社区?这一概念涵义是如何演变的?如何理解中国的社区?

3、请选择一个特定的视角(perspective),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4、在中国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经商,在此背景下,农村养老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社会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定性研究 2、分析单位中“个人”与“群体” 3、大数法则 4、效度 5、鲍格达社会距离量表 6、实验法 7、文献研究中的内容分析 8、结构式访谈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迪尔凯姆是如何通过“自杀”的研究,使社会学与其它学科区别开,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2、横剖研究有什么特征(优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哪些补充或替代措施?

3、样本容量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4、试比较非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的异同,并设计一研究场景具体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及其优缺点。

5、在实地研究中,如何与当地人保持良好关系?

三、综合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多元回归分析?在实际的研究中,多元回归分析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流动人口如何抽样?请设计三套方案,并比较各自所具有的特点。

3、请选择您熟悉的某个村落或城镇的某居民小区(两者择其一),用观察法获取关于“环境问题”的信息或社会事实。请列出观察法的基本步骤,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现(设想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及其可能的社会原因)。

2008年河海社会学硕士入学试题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8题*5分=40分)

1、初级社会群体 2、社会分层

3、依附理论 4、文化堕距(奥格本) 5、有机团结 6、理想类型 7、镜中我(库利) 8、芝加哥学派

二、简单题(5题*10分=50分)

1、简述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什么是单位制?中国单位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简述滕尼斯对社区(Gemeinschaft)和社会(Gesellschaft)的看法。 4、试比较韦伯与帕森斯对社会行动的不同看法。

5、简述布劳“社会交换”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同“经济交换”的差异。 三、论述题(请从下面的4题中选答3题,3题*20分=60分)

1、什么是家庭变迁?试述90年代依赖中国农村家庭变迁及其原因 2、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其现代化过程有何特点? 3、试述当前中国社会分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4、据报道,东莞市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本市范围内(包括乡镇)禁止养猪。请分析这一政策对散养户(普通农户)、养猪场、猪肉消费者等群体以及社区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社会研究方法》

一、请通过比较的方式,对下列名词进行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分析单位中“个人”和“群体” 2、“同期群研究”与“同组研究” 3、“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4、“均值”与“标准差”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研究课题有哪些来源?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课题? 2、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问卷调查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集中填答的方式?它有什么优缺点? 4、什么是内容分析?如何进行内容分析?

5、在实地调查中,有时会通过政府部门进入调查社区、接近访谈对象。请问,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有什么优缺点?如何避免和克服可能存在的缺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