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50 区域农业发展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考点50 区域农业发展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3年36考,分值324分 题型示例 2015重庆,6~9,12分 2015浙江,7~8,8分 考点分析 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必考本考点,侧重考查命题趋势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以某区域图和新闻材料为命题的背景,结合区域农林建设、粮食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来考查 2014新课标卷Ⅱ,37,24分 区域农业区位条件及对地2014江苏,25~26,6分 2013四川,26⑶,10分 2013山东,26⑶⑷,12分 理环境的影响。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⑴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⑵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⑶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⑷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图形解读】

【答案】⑴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⑵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⑶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⑷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考点透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⑴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气候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典例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水源 ⑵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工业 基础 交通 具体影响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典例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技术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 政策 市场 信息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位 位置 气 气 候 降 水 地形 水源 土壤 温 表现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粮食品质好; ②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①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利于作物生长; ②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水旱灾害 ①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①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②有大面积的沼泽土需要改良与合理开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