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A.督导一反馈 B.评价一督导 C.反馈一校正 D.校正一督导 10.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 )。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四、问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 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 (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 (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3.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

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 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2)物力资源,(3)组织资源,(4) 人力资源。

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 (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 (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五、设计题(每小题 22 分,共 22 分)

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水” (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 进行说明。 1.格式正确(2 分) 。

2.目标(4 分) 、内容(4 分) 、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 分) 、过程(4 分)

3.方法设计的理由(4 分) : (1)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 (2)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 (3)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 (4)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 (5)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 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分类亦称“归类” ,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 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3.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4.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 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2.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4.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5.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 因此他们的 “理论” 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 6·运用图象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7. “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 8·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 比较深刻的印象。 9·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 学习科学。

10.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 方式进行。 三、单项选择题

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 A.2~3 岁 B.3~4 岁C.4~5 岁 D.5~6 岁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 “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 ,是哪一个年龄的教育目标(D)。 A.2~3 岁 C.4~5 岁 B.3~4 岁 D.5~6 岁 5.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孔子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自然观察法D.自然测量法

7. “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 物理特性分类” 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D) A 3岁 B.3~4 岁 C.4~5 岁 D.5-'-,6 岁

8.1935 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A.雷震清 )。 B.陶行知.C.张雪门 D.陈鹤琴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B)

A.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 人力资源 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 源、自然资源

10.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D)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四、问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

(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 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请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理解?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 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爱护动植物, 关心周围环境, 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1)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 (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3.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 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 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 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1)①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②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 ③例子。

(2)①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 解, 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 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②例子。

五、设计题(共 22 分) 请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 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蜗牛与田螺相似,蜗牛也具有一个螺壳。蜗牛是陆生的,它不用腮而是用肺呼吸。头部具有两对触角,眼长在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可以较容易观察周围的情况。它的足厚而多肉, 能分泌大量的粘液而自由的行走。蜗牛取食食物的茎叶,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害处。 1.格式正确(2 分)。

2.目标(4 分)、内容(4 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 分)、过程(4 分)。

3.方法设计的 理由(4 分): (1)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2)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3)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 计方法。 (4)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 ‘(5)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