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复习资料 ——修辞与标点符号 答案

修 辞 部 分

一.修辞:就是研究如何运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以下几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 三.各种修辞手法概念特点作用及使用方法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比喻句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仿佛”、“有如”、“好像”、“活像”等。

①一个个像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喻体 本体 比喻词:像……似的 ②那柳絮像白雪一样在天空中飞舞。 本体 喻体

③天空中飘浮着无数团洁白洁白的云,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本体 喻体 ④路旁一盏盏的街灯,是天空中无数的闪烁的明星。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市辛勤的园丁。)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让事物有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或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如: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分析:这句话把地球当作人来写,让它具有了人类?无私?、?慷慨?的品质,能够?提供?(人类的行为)矿产资源,所以,该句使用了拟人手法。

又如:春天来了,杨树、柳树都发芽了,唯独枣树在懒懒地睡大觉。

这句话把枣树当作人来写,让它具有了人的行为?睡大觉?和品质?懒懒地?,把枣树?发芽晚?的特点形象地写了出来,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再如:老牛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临死前,它的眼睛里噙着泪,一直面向那片田野,向它出过力的地方告别。

本句中,老牛具有了人的行为、思想和心理,也是拟人手法。 (三)夸张

1.夸张句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某一特征、形象、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进行扩大或缩小,使人得到突出的印象,即:故意“言过其实”。

1

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把蜀道之难,夸张到了难于?上青天?的程度。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把?危楼?的高,夸张到了?百尺?和可以摘到星辰的地步。 ?我端起这个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此句把搪瓷碗的重,夸张到了?千斤?,更是夸张无疑。

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把老栓的?小?,夸张到了?缩小一半?的程度。

?他一抬头,只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把?天?夸张到了?巴掌?一般小,为名副其实的夸张。

再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麦苗成熟、收割,再磨成面粉,做成?白面包子?,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本句省略了?白面包子?出现之前的时间过程,由麦苗直接夸张到了白面包子,使用了夸张。

(四)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如: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群众的歌声?,四组短语结构相同、内容相关且语气一致。

?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而且那么谦虚。?(与上同)。

又如: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②③④ 四个分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关且语气一致,构成排比句。

(五)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队地排列的修辞方式。它常在古诗中运用。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沙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句与下句意思相衬。又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相近。

又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意思相对。 再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六)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突出意思的表达而故意发问,也就是明知故问,它问而不答,但答案就在问中,要读者去体会,它让句子的语气更肯定,更强烈。

如:不劳动,就会连棵草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事实上,该句表达的意思是?不劳动,……,,这就是个真理?,运用反问手法,使得句子的

2

语气更加肯定和强烈。

又如: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苦受难的穷人朋友吗? (七)设问:作者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把观点阐述明白,故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再自己回到问题的句式,设问句一般都是自问自答。

如: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自问自答,突出强调?狼的本性不会突然改变?的意思)。

又如: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多,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找到了答案:原来是瓜秧开了花没能授粉。

四.几种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 1.比喻和拟人

比喻与拟人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比喻乙事物,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拟人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即人)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丛,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拟人中,本体和“拟体”是一体的,本体必须出现,而“拟体”一般不出现。

具体来说,二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点:

⑴比喻与拟人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拟人是把人的物性加给物,让事物具有人的生命力、活动力和情感。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事物的相似性,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拟人是仿照拟体(人)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

,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征,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比喻和拟人区别的最重要标志。 例题:辨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敌人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再也逃脱不了。 ②他似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强、沉默而有生气。 ③月亮一露面,把漫天的星星惊散了。 ④真理永远不会弯腰。 答案:①②比喻,③④拟人。

分析:例①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②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他?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于比喻。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