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判断题:

1、统计资料显示,× ×年全国净增加人口1320万人,这是时点指标。( × )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养活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

3、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 6、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二、单选题:

1、一工厂2004年10月份产值30万元,10月底半成品库存额25万元,这两个指标( C)。

A、均为时期指标 B、均为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2、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 )。

A、5.5% B、5% C、115.5% D、15.5%

3、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5、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 )

A.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D.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 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C )

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 D.某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 三、多选题:

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2、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BCD )

A.职工人数 B.大学生毕业人数 C.婴儿出生数 D.固定资产折旧额 3、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有可能互换的有(BCE )

A.计划完成百分比 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4、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

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四、计算题:

1、某自行车厂按计划1988年每辆自行车应较上年降低成本4.2%,实际较上年降低4.4%,试求:成本较计划降低(或上升)的百分率。

2、某企业1988年的劳动生产率计划,要求比上年提高8%,1988年实际执行结果比上年提高了10%,问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3、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3万吨,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时 期 第 1 年 第 2 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上半下半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年 年 产量 40 43 20 24 11 11 12 13 13 14 14 15 试问该产品提前多长时间完成五年计划?

4、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一季 固定资产投资额 68 83 95 105 29 第5年 二季 31 三季 28 四季 29 该地区五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10亿元,试问五年计划任务提前多长时间完成?

5、某地区2006年和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所示,填列表中所缺数字。 实际完成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其中: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24 2007年 比重 (%) 28.4 2006年实际2007年比完成(亿元) 2006年增长(%) 118 192 4.8 5.8

6、某商场所属商店销售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商店 2005年 计划 销售额(万元) 光明 中兴 华夏 合计 4000 2500 比重(%) 实际 销售额(万元) 4800 500 计划 完成 (%) 110 80 2004年实际销售额(万元) 3000 2000 4000 2005年销售额为2004年的(%)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表中所缺指标数值。

第六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判断题:

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2、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4、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二、单选题:

3、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 )。

A. 10% B. 7.1% C. 7% D. 11%

解释:工资总额指数=工资水平指数*职工人数指数

所以,工资总额指数=(1+5%)*(1+2%)=107.1% 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

A.(102%×105%×108%×107%)-100% B. 102%×105%×108%×107% C. 2%×5%×8%×7%

D.(2%×5%×8%×7%)-100% 9、平均发展速度是( C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10、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 )。 A. 33次方 B. 32次方 C. 31次方 D. 30次方

11、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1年增加28%,那2001年-200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D )。

A. B. C. D.

三、多选题:

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BD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5、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ABD )。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6、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ABDE )。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