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检测(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某遗传病男性患者与一个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男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A.伴Y染色体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选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3.下列是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解析:选C。本题考查研究性课题——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步骤: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设计记录表格→分组调查→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4.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解析:选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基因型频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频
1
率的平方,A项错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与显隐性基因频率之积的2倍的和,B、C项错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男性中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
5.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且2pq>p=q,若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AA、Aa、aa 3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
2
2
A.②→③→④ C.①→②→④→③ 答案:B
6.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生殖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 C.②③⑤
B.②③④ D.④⑤
n
n
B.③→④→① D.②→③→④→①
解析:选D。最初只有Aa型豌豆,现在出现了三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频率改变,但经过计算发现,基因频率不变,说明种群没有发生突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进化,D正确。
7.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2
解析:选C。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从图可看出a的基因频率在逐渐增大,说明了a基因控制的性状有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B正确;1970年该种群不一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18%,C错误;自然选择是选择生物的表现型,D对。
8.如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A、B、C、D表示不同的物种,下面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是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B.由图可看出C物种没有继续进化
C.B物种和D物种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D。A物种进化成B、C两个物种是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使这两个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别,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的结果,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没有继续形成新物种,并不能说明C物种没有进化,B错误;当B物种迁入乙岛后,迁入乙岛的B物种与D物种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由于与C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B与C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D正确。
9.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
A.甲 C.丙
B.乙 D.甲、乙
解析:选C。丙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易产生新物种。
10.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S基因频率(%) 1870 10 1900 50 1930 65 1960 50 1990 12 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