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两则(2)

如皋市东陈小学2011——2012学年度 三语(下)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筱清

《寓言两则》 第(2)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活动方案】

学生活动单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 (1)说说生字书写注意点,然后描红。 (2)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全班交流。 一、历史故事导入 教师导学案 调整与改进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 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 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 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实施活动 1、读课题,学写“鹬”和“蚌”。 2、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内说说生字书写注意点,描红。 3、分角色练读课文。 4、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一: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活动一: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活动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活动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小组内先感情朗读课文,再表演鹬蚌相争的过程。讨论: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2、全班交流。 活动三:拓展延伸 1、小组内说说你知道的其他的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2、全班展示。 1、感情朗读,读出“鹬”的生气,“蚌”的毫不示弱。 2、小组内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活动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其他的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如皋市东陈小学2011——2012学年度 三语(下)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筱清 【检测反馈】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检测反馈】 创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教后反思】

备课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