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试整理名词解释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共同基金:又称为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的间接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异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第一章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式。

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它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金融衍生工具: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没有金融机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代用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货币资金的转移。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有价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不通过银行等金融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机构的货币借贷等。 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变动而变动。

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是中央银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行的再贴现利率。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值和汇率。

为基准利率。具体而言,一般普通民众把银行一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年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指标,银行则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

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市场的现象。

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本位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交易行为。

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上涨的经济现象。

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弗里德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曼一是货币当局的负债 通货 商业银行 的负债,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银行存款M=C+D货币存量 非银行公众所持通货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和商业银行的负债(M,C,D)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以货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第二章

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金融工具(信用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利息:是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债权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认为,金融压抑是欠发达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而发展中国家要想实利息率:利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 现经济迅速增长则必须解除对金融资产价格的票据贴现: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不适当管制,实现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这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便是所谓的金融深化。 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金融压抑:即金融体系的落后和政府当局不恰当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 的金融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滞作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发展经济学称之为金融压抑。 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率。 第三章 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交易的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在一年以上或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 第三市场:是指那些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却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它实际上是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场外市场的一部分。 第四市场:是指不通过经纪商中介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的场外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即证券发行市场。 二级市场:即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现货市场:是指证券买卖成交后,按成交价格及时进行交割的市场。 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交易一定数量某种商品的市场。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临时性短期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 大额可转让存单:是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

金融债券:是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券。

公司债券:是非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务工具。 转贴现:是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 第四章 储蓄银行:指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信用社:又称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金

融组织,其资金来源于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和吸收存款。

金融公司:指通过出售商业票据、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向商业银行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并用于向购买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或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公司型基金:指基金本身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自身的股份,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的股份成为基金的股东,并凭股份领取股息或红利。 契约型基金:它是由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信托投资契约而组织起来的基金,由委托者根据契约运用信托财产进行投资,并由受托者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并提供会计核算及其它服务,而投资成果由受益者享有。

封闭型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旧股,但投资者可以将基金股份在二级市场按市场价格买卖的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指基金发行的股份总额不固定,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股份或要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变现,购买和变现价格取决于基金的净资产价值的投资基金。 金融机构:狭义的金融机构仅指那些通过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广义的金融机构则不仅包括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而且包括金融市场的监管者,如中央银行等以及国际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方式,有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养老基金:是一种向参加养老金计划者以年金形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主要来自劳资双方的资金积聚和运用积聚资金的收益。 第五章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业务,该业务是商业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将通过负债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使其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储蓄存款:在中国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支票存款:是银行流动性最高的一项负债,其所有者可以随时要求提取账户中的余额,也可以向第三者开出支票,由第三者凭支票到开户银行要求付款。

储蓄:广义的储蓄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所有货币收入扣除各项生产性和消费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狭义的储蓄指储蓄存款。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最后贷款者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即在商业银行资金周转困难时,中央银行通过贷款等手段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叫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

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再贴现 -商业银行将其对工商企业已经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资金融通行为。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调节工具。

清算业务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第八章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因素无关。 货币的存量: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于整个经济当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存款乘数: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原始存款:指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指由银行的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而引起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流动资产储备。 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 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 通货: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 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实际保有的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准备金所得的余额。 第九章 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总体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就称之为均衡;如果货币供求不相等,则谓之失衡。 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E。由于这些商品都是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的,因此,社会总供给也就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

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的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需求,所以,社会总需求也就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全部购买支出。 供应性调节: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人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相反,则增加货币供给量。 需求性调节: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人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相反,则减少货币需要量。 混合型调节: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同时从两个方面人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二者双管齐下,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太波动之效

货币失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或者货币供给大小需求,或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第十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开放型通货膨胀:又叫公开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变动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抑制型通货膨胀:又叫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受到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但不能直接、完全地通过物价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被强制减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 十一章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货币政策目标: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它是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校比肩的交替关系的一种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达到,必须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达到其最终的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摩擦性失业:由于短期内劳动力供求的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它使中央银行可以主动、灵活、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基础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在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具体的操作方式。 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十二章

金融构成比率:所有产出品中用于交换的比率。 金融约束: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以达到既防止金融压抑的危害又能促使银行主动规避风险的目的。 金融相关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与国民财富之比,亦即与实物资产总额加对外净资产之比。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