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武汉市元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及评分标准

2016~2017 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 (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 的一组是 ( )

A.褴 褛(lán) 褶皱荒谬绝伦(miù)吹毛求疵 . B.悲怆 ( cāng)焦灼尽态极妍 (yán)篷首垢面 c.黏 膜( nián) 雾霭潜滋暗长(qián)钟灵毓秀 D.膂 力(lǚ)葳蕤飞珠迸玉(bèng)悲天悯人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 的一组是( )

我们的教育总有一种速食的渴望,表现得很急切。岂不知很多东西必须假以时日,方有 收获。 所以, 学习 《诗经》 , 不能只是急于求得标准答案, 而应在真诚品读中帮助学生去_______ 生命、____________生命、_________生命。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态度。 A.感受 领悟 思考 B.思考 感受 领悟 C.感受 思考 领悟 D.思考 领悟 感受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 )

A.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笔下的这种情境能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

B.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使人明显地感受到亡国之君的“愁” 。 C.当王维写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时,世间便留下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白居易最可贵的一点是他对人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他的诗作《观刈麦》便是明证。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 )

A. 《蒹葭》诉说着最淡的情感: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是追求,有点彷徨,却不放弃。无 论客观环境有多艰难,主观心愿上一定相信有希望——“宛在水中央” 。

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是在讲苍凉,讲历史上的苍凉时刻,里面充满了 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孤独感。

C.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只要你有真性情,就可以写这 样的字,也可以写这样的诗。

D.时隔千年,我们重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本想 以身许国,但南渡之后再无用武之地。挑灯看剑,梦回沙场,满腔热血便倾洒在词作之中。 二、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题。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

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 11 岁,可是两个 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 “仙” 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 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 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杜甫是诗圣, “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 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 “圣”需要在人间完成。 “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 “圣”则是个人 在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虽然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时的诗歌高峰, 李白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 与杜甫呈现出来的 生命意境非常不同。很多人喜欢争辩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

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爱李白与杜甫两个诗人?

在青春期, 很自然会喜欢李白。 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现出的自由形态, 他的 《少年游》 《少 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统文学当中不被鼓励.在整个文化体制中,受鼓励或赞赏的是经 过很多历练之后的成熟与稳重。 青年时对李白的爱好很容易理解, 因为那个时候很想背叛学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的规矩,很想像李白一样出走冒险。这未必是对李白绝对正确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觉到他的生命可以豁达到孤独地出走。那时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 李白的诗句。而对于杜甫的感动,是在进入中年的沧桑之后,开始明白他对人世间的悲悯, 以及他把个人放入群体当中,对使命与责任的承担。

杜甫的社会性很强,李白根本没有社会性。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 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 儒家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定 是放在群体当中考虑,比如孝与忠,是在家族与国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离了家族和国家, 个人的意义无从讨论。李白不讨论这些问题,他只是一个决然的个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 “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杜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体当中。

圣与仙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形态。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 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整整一千年当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他们 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 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非要 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

5.下列对李白被誉为“诗仙” 、杜甫被誉为“诗圣”的解释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李白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他追求的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 B.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都是不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的。

C.作为“诗圣” ,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儒家学说所尊崇的圣人。 D.杜甫的个人生命风范是在群体生活中自我锤炼出来的。

6.下列对“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迥然不同”的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生命呈现的是自由形态,杜甫的生命呈现的是成熟与稳重。

B.李白的生命形态容易激发年轻人的勇气,杜甫的生命形态唤醒了中年人的悲悯心和 责任感。

C.杜甫的社会性很强,他思考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李白却并不如此。

D.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有着不同的源头, 前者源自老庄的思想, 后者源自孔孟哲学。 7.下列对作者分析不宜讨论李白杜甫优劣的原因的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争论谁优谁劣是很大的精神浪费。

B.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是无所谓优劣的。 C.李白和杜甫分别到达了不同生命状态的最高点,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 D.如果强硬地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会妨碍我们对二者的真正认知。 三、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诈疾生法

汉末孙坚举兵诛董卓,至南阳,众数万人,檄南阳太守张咨请军粮。咨日: “坚,邻 二千石耳,与我等,不应调发。 ”竞不与。坚欲见之,又不肯。坚日: “我方 举兵,而遂见阻, . 何以威后?”遂诈称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而遣所亲人说 咨,言欲以兵付 . 之。咨心利其兵,即将 步骑五百人,持牛酒诣 坚营。坚卧见,无何,起设酒饮咨。酒酣,长 . . 沙主簿入白: “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固,不得出。有 顷,主簿入白: “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按军法从事。 ”遂缚于军门斩之,一 郡震悚,无求不获,所过郡县皆陈糗粮以待坚军。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

是以能开东国。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我方 举兵 . 方:刚刚 B.而遣所亲人说咨 .说:劝说 D.持牛酒诣 坚营 . 诣:到……去 C.即将步骑五百人 .将:将要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 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A.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B.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C.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D.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张咨不给孙坚粮草援助的原因是过去孙坚有二千石粮食不曾给他。 B.孙坚派人故意告诉张咨愿意交付兵权是为了引诱张咨前来。 c.孙坚诱杀张咨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举兵大计不再受阻。 D.孙坚杀掉张咨以后,打仗所过之处再也没有人敢不提供粮草了。

四、 (10 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