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试题

E、停止心肺复苏

36、你在门诊,一位母亲抱着瘫软无力的婴儿走入。她说“我认为她在途中停止呼吸了。”你的基本急救术的行动顺序的第一步是(C) A、检查有无呼吸 B、检查有无循环征象 C、检查有无反应 D、打开呼吸道 E、胸外心脏按压

37、判断有无脉搏,下列正确的是(B) A、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

B、触摸颈动脉时不要用力过大 C、检查时间不得短于10秒 D、不能触摸股动脉

E、颈动脉搏动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

38、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病人仰卧,背部垫板 B、急救者用手掌根部按压 C、按压部位在病人心尖区 D、使胸骨下陷大于5cm

E、按压要有节律,每分钟至少100次。

39、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环节是(A) A、早期心肺复苏 B、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D、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E、早期呼救

40、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C)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 D、俯卧位 E、伤时体位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间过长会引起(ABC) A、急性胃扩张 B、胃胀气 C、呕吐 D、肺损伤 E、气管破裂

2、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症(ABCDE) A、胸廓严重畸形 B、广泛肋骨骨折

C、心脏外伤 D、血气胸 E、心包填塞

3、打开气道的方法(ABC) A、仰头抬颌法 B、仰头抬颈法 C、托下颌法 D、头偏向一侧 E、双手抬颏法

4、胸外按压的要点(BCDE) A、按压深度4-5cm B、频率至少100次/分

C、按压与回复时间比为1:1 D、按压要求快速有力 E、按压深度大于5cm

5、人工呼吸的要点(BCD) A、快速吹气以达到效果 B、紧捏患者的鼻子 C、确保胸廓有起伏 D、吹气时仍要打开气道 E、吹气量尽可能大

6、双人CPR,以下正确的是(ABC)

A、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按压与呼吸可交换 B、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可以重新评估患者

C、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重新分析心率 D、每6-8秒可吹气一次

E、双人按压与呼吸不可耽误时间交换 7、生命链包括哪些(ABCD) A、早期按压 B、早期除颤

C、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D、早期呼叫 E、早期送往医院

8、心脏骤停的病因(ABCDE) A、冠心病

B、恶性心律失常 C、创伤 D、溺水 E、心肌炎

9、心脏骤停的诱因(ABCDE) A、起床时血压很高 B、安静状态时心率很快 C、寒冷季节 D、大量饮酒时

E、长期熬夜

10、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ABCDE) A、颈动脉出现搏动 B、面色转红润 C、出现自主呼吸 D、心跳恢复 E、瞳孔由大变小

11、你发现一病人俯卧于地上,意识消失,动脉搏动消失,需要你处理的是(ABD) A、立刻呼救

B、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头部与脊柱同时整体翻转 C、紧急吸氧 D、胸外心脏按压

E、将病人抬到床上,予半卧位

12、高品质的CPR包括哪些内容(ABCD) A、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 B、确保每次按压后完全的胸部回弹 C、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D、避免过度通气

E、确保患者恢复自主心率

13、胸外按压时,发生肋骨骨折的原因(ABCDE) A、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 B、按压位置不当

C、用力方向与胸骨不垂直 D、松开按压时,双手离开胸壁 E、病人年龄大,骨质疏松

14、心脏骤停的机制—心电活动异常不包括(DE) A、室颤

B、心脏电—机械分离 C、心室停搏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颤

15、早期除颤的理由(ABCD)

A、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就室颤 B、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办法

C、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 D、短时间室颤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E、人工CPR持续时间短。

16、CPR期间过度通气的害处(ABC)

A、增加胸廓内压力,阻止静脉血回流,因此减少心输出量、大脑血流量和冠脉的灌注 B、导致空气滞留,对有气道阻力的病人造成气道气压伤 C、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支持的病人,增加反胃和吸入的风险 D、通气时间过长,影响心脏按压的时间

E、有效交换的氧气减少,增加身体各器官的缺氧

17、胸外心脏按压发生栓塞时预防及处理的要点(ABCD)

A、防止肋骨骨折

B、发生栓塞后,予吸氧,浓度达50%以上 C、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E、早期离床活动

18、胸外心脏按压发生心脏创伤的预防及处理(ABCDE) A、按压力量适当,防止肋骨骨折 B、卧床休息 C、心电监护

D、抗心律失常,纠正低血钾

E、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房颤且心室率快的病人予洋地黄 19、胸外心脏按压发生胃肝脾破裂的原因(BE) A、肋骨骨折刺破 B、按压用力过重 C、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D、原发性肝脾疾病 E、按压位置过低

20、胸外心脏按压发生肝破裂的处理原则(ACE) A、通畅引流 B、绝对卧床2周 C、确切止血 D、切除破裂部分 E、彻底清创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题)

1、诊断心跳呼吸骤停的标准为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2、心肺复苏时病人仰卧于硬木板或地上,头、颈、躯干平直,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基础生命支持中C代表循环,A代表气道,B代表人工呼吸。

4、基础生命支持中开放气道是,无颈部创伤的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可能存在颈部损伤的患者采用托颌法。

5、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为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相交处,按压的频率应大于100次/分,按压是必须快速,用力,按压的深度为大于等于5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恢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二人轮流过程不能超过5秒。 6、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比例,成人单人或双人,婴儿、小儿单人复苏时按压:通气为 30:2,婴儿、小儿双人复苏时按压:通气为15:2。

7、心肺复苏时的操作顺序应为人工循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8、电除颤时电极板常用放置位置为,胸骨电极板放于右胸上前壁(锁骨下方),心尖电极板放于左侧下胸壁(左乳头外侧)。

9、心肺复苏时判断患者有无呼吸,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时间为7秒。

10、心肺复苏时若为呼吸气囊呼吸,接氧气8-10升/分与呼吸气囊,将面罩置于患者的口鼻处,以400-600ml的送气量2次,并可以看到胸廓的起伏。 11、判断大动脉搏动消失,首选颈动脉,次选股动脉。

1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用于婴幼儿,口腔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患者。 13、使用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0-12次/分。

14、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量为700-1100ml,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ml,胸廓稍起伏即

可。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2秒。

15、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复苏后期生命支持三个阶段。 16、胸外按压出现肋骨骨折时,骨折多发生在肋骨中段。

17、胸外按压发生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预防肺感染。

18、胸外按压发生气胸的原因:按压时用力过大过猛,导致肋骨骨折,骨折端刺破胸膜腔,

形成气胸。

19、胸外心脏按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肋骨骨折。

20、胸外心脏按压术的并发症: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创伤,胃、肝、脾破裂,

栓塞。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

1、心肺复苏术的禁忌症? 答:1)、胸廓严重畸形或心包填塞

2)、广泛性肋骨骨折 3)、心脏外伤,血气胸 4)、胸壁开放性损伤 5)、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心肺复苏,如晚期癌

症者。

2、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答:1)、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及送治条

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2)、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

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3)、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

死亡,无救治指证时。

3、判断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答:1)、能扪及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

2)、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3)、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复窦性心率。 4)、瞳孔随之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 5)、呼吸逐渐恢复。 6)、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4、呼吸、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1)、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如确无反应,

说明患者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因颈动脉表浅,且颈部易暴露,一般作为判断的首选部位,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食指,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沟内,触摸有无搏动。由于动脉搏动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不易触及,因此,触摸动脉一般不少于5-10秒,确认摸不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即可确定心搏停止。应注意对尚有心跳的患者进行胸外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