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局部解剖学重点考点总结
教案:
第一周:上、下肢浅层结构 第二周:股前内侧区
第三周:臀区、股后区、腘窝 第四周:腋腔 第五周:国庆
第六周: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 第七周:手 第八周:颈前区
第九周:颈前区、颈侧区、颈根部
第十周:手、甲状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一周:胸部 第十二周:腹前外侧壁 第十三周:腹股沟区
第十四周: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五周:上腹部 第十六周:中下腹部
第十七周:肝胃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八周:中下腹部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上、下肢浅层结构的小结
2008.9.1)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大隐静脉的起止,走行及表面投影、高位属支、穿通支、静脉瓣及伴行结构的位置。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为人体最长、最粗的浅静脉,始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端。 ①走行及表面投影:关键在以下几点:
A. 行经内踝尖前方1.5cm;最重要,因位置固定、表浅,临床常用于静脉切开; B. 髌骨内侧缘四横指;
C. 耻骨结节下外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以上三点的连线即为大隐静脉的表面投影。 ②高位属支:
A. 定义:汇入大隐静脉最后的分支,即隐股交界前5-7cm段。
B. 大隐静脉的五种高位属支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C. 型式多变:包括 数量多变,共5种属支,但并非5条(每种属支可为1条,有时不止1条) 汇合型式多变:尤其是前三条不仅可分别汇入,也可先以不同型式联合后再汇入; D. 行向是辨认的依据其中前三种有同名浅动脉伴行(源于股动脉)。
E. 前三条浅静脉均有由股动脉发出的三条细小同名动脉伴行。(不要求操作,因太细)。可取该处皮瓣移
植。
注意:上述高位属支之间有侧支吻合,故在下肢静脉曲张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必须分别结扎属支,
以防术后复发。
③穿通支:沟通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特点:A.穿深筋膜;B.规则地沿着肌间隔行走;C.多出现在膝关节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平面三处出现。穿通支出现的平面有两个在小腿,故穿通支病变时小腿浅静脉曲张,蟠曲怒张。
④静脉瓣:静脉瓣配布于浅静脉穿深筋膜之前以及穿通支汇入深静脉之前,远侧段较多。其中以穿筛筋膜之前以及大隐静脉末端注入股静脉处两对瓣膜最为重要。
静脉瓣的作用:正常大隐静脉内的静脉血应由下至上,由浅至深的流向,而能保证血液不倒流的主要控制装置是静脉瓣,因此,这些瓣膜对促进浅静脉血回流至深静脉起重要作用。
静脉曲张:当股V近端的静脉瓣病变时,血液倒流→大隐V曲张,故首先结扎大隐V根部,同时结扎高位属支,一一结扎。穿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时也可导致V曲张,临床上通过几个试验来鉴别。
大隐V是一组很好的移植材料,身体某部位A病变时,可取相同直径的大隐V倒转吻合(因V有V瓣)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以代替病变的A。
⑤伴行结构:行径中在小腿段有隐神经,膝段有膝降动脉隐支,股段有股内侧皮神经与之伴行。
2. 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浅筋膜内。
纵群(下群):4-5个,沿大隐静脉上端纵行排列,引流足、小腿内侧及大腿的浅淋巴。
横(斜)群(上群):5-7个,沿腹股沟韧带下方排列,引流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睾丸除外)及外生殖
器的浅淋巴。
3.有关临床应用
(1)当需要急救或大量输血、输液时,既可在内踝前方也可在耻骨结节下外方3-4cm处做静脉切开,其中以前者位置最恒定、最表浅、最方便,故常在此处行静脉切开。当在内踝前行静脉切开时,不慎可将紧挨着的隐神经一并结扎,此时患者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
(2)大隐静脉曲张(Varicosity of great saphenous vein) 为一常见病 ①曲张的解剖基础:
A.行程长,距心脏远,要克服很大的重力作用; B.管壁簿,易于扩张;
C.因位于浅筋膜,缺乏肌肉收缩的支持作用及动脉搏动的挤压作用; D.某些人呈先天瓣膜发育不全。
在上述原因基础上,再加上某些诱因,如:长期站立;腹压增高(如慢支炎、肺心病、长期便秘等)、较近侧的静脉发生阻塞或受压,也可继发引起曲张(如骨盆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近侧血管)。在上述情况下造成静脉回流迟缓→静脉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引起静脉扩张→逐渐使静脉伸长且弯曲→产生曲张。 ②治疗原则:
严重的大隐静脉曲张,只要深静脉没有阻塞和瓣膜机能完好,一般可用手术方法治疗,即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包括高位属支)或抽剥方法。若深静脉有阻塞和瓣膜机能不好,则不能手术,故手术前要做相应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