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同步测试(第7课时)

《表内除法(一)》同步测试(第7课时)

一、填一填

考查目的: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以示意图的形式对比编排,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关系,也让学生对图表示数量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种情况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12条鱼是总数,3个碗是份数,求每碗放几条,就是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列式12÷3=4(条)。

12条鱼是总数,每个碗里有4条鱼是每份数,求放几碗,就是求份数,用除法计算。列式12÷4=3(碗)。

答案:12÷3=4(条) 12÷4=3(碗)

考查目的:此题分两小题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对比编排,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种情况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正确解决问题,提高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18只小兔,3个笼子,问题:每个笼子里放几只?分析:18是总数,3个是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列式18÷3=6(只)。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18只小兔;每个笼子里6只;问题:需要几个笼子?分析:18是总数,6只是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列式18÷6=3(个)。

答案:1.18÷3=6(只) 2. 18÷6=3(个)

考查目的:把除法问题与减法问题对比编排,是让学生认真读题并分析数量关系,已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解析: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10个玉米,两只熊宝宝,每个熊宝宝几个?其中10是总数,两只是份数,每个熊宝宝分几个?是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10÷2=5(个)。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10个玉米,送给熊宝宝2个,还剩下几个?其中10是总数,送给熊宝宝2个,是其中的一部分,求还剩下几个?是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10-2=8(个)。

答案:1.10÷2=5(个)2.10-2=8(个)

(三)24里面有( )个4。 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 考查目的: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呈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与除法的含义。

解析:

24里面有几个4,可以想4×()=24,也可以想口诀四( )二十四或想24÷4=6。 把12平均分成2份,想12是总数,2是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12÷2=6。

答案:6,6

(四)1.二年1班同学平均分成6组去春游,每组有5人,二年1班有多少同学参加春游?

2.二年1班有30个同学参加春游,平均每组分5人,他们可以分成几组? 3.二年1班有30同学参加春游,平均分成了6组,每组有几人?

考查目的:此题是将一个乘法问题和两个除法问题对比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

解析:

1.平均分成6组,是给的份数,每组5人给出了每份数,有多少人参加春游就是求总数。求总数用每份数乘份数。因此用乘法计算6×5=30(人)。 2.30个同学参加春游,30告诉了总数,平均每组分5人,告诉了每份数,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份数。因此用除法计算30÷5=6(组)。

3.30个同学参加春游,30告诉了总数,平均平均分成了6组告诉了份数,每组有几人?就是求每份数。因此用除法计算30÷6=5(人)。

答案:1.6×5=30(人)2.30÷5=6(组)3.30÷6=5(人) 三、在〇填上“+”“-”“×”“÷”

20〇5=4 6〇6=36 8〇4=12 2〇2=4 8〇4=32 18〇6=3 24〇4=20 16〇2=8 5〇5=40 15〇5=10 24〇6=30 36〇6=6

考查目的:此题让学生填运算符号,用于巩固所学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解析:先读题,把算式读一遍,想想已给的两个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然后再填运算符号,填上运算符号后要进行验证,即把题按所填运算符号计算,看是否和最后的得数一样,如果一样就填对了,如果不一样要重新思考。

答案:÷ × + +(×)

÷ ÷ - ÷ × ÷ + ÷

四、填一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