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题目内容: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此题为2018年12月份《高等教育学》论述题,机考原题。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学》教材173页。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的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和完全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主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结合高等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学》教材245页。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的关键因素,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离不开高等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多种要素综合的统一体,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专业素养的基本素质。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 ⑵专业精神。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所需要的特点的思想信念与品质。具体地说,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认真敬业、主动负责、热诚服务、专心教育研究的精神。它有两项基本内容:专业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⑶专业信仰。一个成功的高校教师需要有自己的专业信仰,而高校教师的专业信仰实际就是一种教育信仰。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信仰可以将精神动力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个教师树立了自己的专业信仰,就能够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向着专业目标奋斗。
⑷专业人格。高校教师专业人格是指高校教师成功地从事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公众号:题宝典]它是教师在道德品质、学识才能、为人处世、心理品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专业品格特征,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
⑸实践智慧。高校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最终体现为一种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是在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形成的,是有关教学和科研的一种实践认知和能力。高校教师不仅是教学实践者和探索创新者,而且是反思研究者,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研究凝练成教育智慧。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题目内容:
近年来,受社会风气影响,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自我实现需要方面的压力和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变化,使我国高校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呈现出倦怠型、愤青型、焦虑型和自闭型等不同特征。试从宏观上分析,如何维护与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83页--85页。
从宏观上来说,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可以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来考虑。
⑴提高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教育改革:①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②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教师心理健康。③加大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
⑵学校采取有效策略,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①建立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的操作机制。②健全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③增强髙校管理服务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⑶教师个人的自我适应与调整:①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价值观。②提高自身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③合理运用应对策略,主动寻求心理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注意脑体结合、张弛有度、量力而行、适当运动,把工作与休息、休闲以及发展较好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这些都将有益于我们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提升。
案例资料:
某学校把进修班学员分成四组,请一位副教授分别向每一组做关于“阿尔及利亚学校教育情况”的讲演,讲演者每次穿一样的衣服,用同样的讲稿,有相同的教态,但在第一组以副教授的身份出现,在第二组以“中学教师”的身份出现,在第三组以参加过阿尔及利亚国际赛“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第四组以“保健工作者”的身份出现,发现效果有明显的差异。
第一组学员却普遍地给予好评,认为讲演者“学识渊博、对问题及其特点研究得很细致”,而且语言生动活泼、教态落落大方,因而感到颇有收获。而第三、四组学员反映,讲演者语言贫乏、内容枯燥无味、教态沉不住气,甚至有人埋怨“白浪费时间”。
这一现象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的?试从品德教育方面来谈谈这一心理因素。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173页-174页。
⑴以上资料说明态度定势这一心理因素对人的心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
⑵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态度定势的两面:以教育为例,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如果学生对某种道德教育情境感到满意,认可教师的学识、品行、工作作风,那么对教师提出的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的接纳和内化会对学生产生催化作用;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如果学生对学校、班集体、教师持有某种对立情绪或抱有某种“成见”,那么道德“教诲”也就难以内化,成了“耳边风”。
⑶因此,诱导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集体、对老师、对同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机环节,也是使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案例材料:
我们都知道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一个和尚打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分析影响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260页--261页。
(1)“一个和尚打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一现象是社会懈怠作用的结果。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也成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2)其作用的含义:一是指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干扰使活动效率下降;二是指主体由于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心理懈怠。 (3)影响社会懈怠作用的因素有:①活动性质及个人优势;②被评价意识的影响;③责任意识的影响。 其中内容可以适当展开,自由发挥。要点不变即可。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案例分析题
案例资料:
在美国堪萨斯城郊发生了一件事,在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事情起源于一位美国女教师因学生缺乏诚信,愤然辞职,从而导致了一连串的社会反应。当时,在这位女教师所任教的高中,有一批高二的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而她班里有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本来批评一下学生,教育他们今后别犯这样的错误,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女教师却偏偏固执地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才导致了他们去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 因此,这位女教师不但将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判为零分,并且还警告他们将要面临留级的危险。学生们的试卷被判为零分后,引起了家长们的抱怨和反对,他们大动肝火,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女教师重新评判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学校领导不堪重压,只得将矛头对准女教师,迫令她屈从。然而这位女教师对于校方和家长们的要求严词拒绝,结果执拗不过,只得愤然辞职。令校长始料不及的是,这位女教师的辞职,成了全市市民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巨大的社会反响,校方不得不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的与会者都支持女教师,学校领导见形势对己方不利,只得征求老师们的意见,结果该校近半数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降格满足了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于是,经过一番讨论和争辩,家长们只得让步,同意了对孩子们的留级处分。后来,这位女教师的辞职,引起了接二连三的社会反应。她本人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聘请她去工作的电话,一些公司甚至给学校发传真,向学校索要作弊学生的名单,以确保他们的公司今后永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视角,对此事件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1)为人师者,明辨是非。在发现学生抄袭和剽窃的行为后,女教师没有选择不了了之,而是选择用零分的方式告诫学生诚信为本。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诚信做人往往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而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女教师明辨是非,告诫学生抄袭剽窃不可取,诚信教育少年始的行为无疑是在防微杜渐。
(2)为人师者,坚持底线。面对家长的指责谩骂,学校的迫令重压,女教师身处其中漩涡其艰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早已无法窥探她彼时是否纠结,是否悔恨,是否坚定,我们只能从她最后所选择的道路来敬佩她的胆识和坚贞。不为利所动,不为压而摇,女教师始终坚持底线的做法无疑为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带去了正能量,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3)为人师者,以身作则。在坚持自己决定,严词拒绝校方迫令之后,女教师选择了辞职离去,这令人在不免唏嘘校方游移不定缺乏担当之后,也为离去的女教师竖起来大拇指。女教师用这种方式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让那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28位同学明白什么叫做是非曲直。女教师的做法是以身作则的一种方式,她用这种方式教导学生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由于种种迷失自我。这种能坚守正确决定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难得可贵。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授书本解决疑难困惑上,而更多的应该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上。家长,学校,老师三种不同的做法表明了三种不同的态度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家长的越位干预让学生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学校的缺乏担当让学生认识到名誉的重要性,老师的明辨是非、坚持底线、以身作则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其中差距不言而喻。为人师者,不但要好为人师,最重要的是善为人师,女教师在这点上无疑是正确的,值得为她点赞!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题
案例资料:此题为2018年12月份《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题,机考原题
2000年10月,某职业学校园林专业98级学生李某与其他三名同学,根据学校的实习安排,到某园林场的生态园实习。2000年12月的一天上午,李某在工作时不慎被卷帘机绞断右手拇指,经鉴定为六级伤残。关于李某的医疗费问题,某园林场与学校互相推诿,于是李某将园林场与学校一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9万余元。经法院调查,学校安排实习时,只是对学生提出了实习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地点并为学生出具实习介绍信。李某等学生通过该园林场的职工张某联系,该单位领导同意接受三位学生到园林场实习,并指派学生到生态园工作。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