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个开放系统,所以每个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物质和能量。如冬天,在人多的房间里就比较暖和,这是因为每个人相当于一只300瓦的灯泡,在散发热量。这散发出去的物质和能量就是外气,外气是由内气(即真气)发出来的。
在练功时,即在运动时,人体中的真气比较充足,散发外气也比平时多。这些外气在一般情况下就任它发出去,成了废物。一壶水在将开时也在散发热量,如果在壶外绕上几圈管子(称为盘香管),管中灌以冷水,则水壶散发的热量即被管中冷水所吸收,冷水也会变成热水而可以加以利用,这就变废为宝了。 免疫功法就是利用反馈原理,通过功法把练功时散发出来的外气,再输入体内,使变成内气(即真气)参加体内真气的运行,从而提高功效。这种应用反馈原理治病的方法称为反馈疗法,它是自然疗法和自我疗法的组成部分。反馈疗法和扳指功法是免疫功法中的两个大法。
第二节 扳指功法
扳指功法是空劲气功的独特功法。
人体四肢分布着12条经脉:上肢内侧为手的三条阴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上肢外侧为手的三条阳经脉(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下肢内侧为足的三条阴经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下肢外侧为足的三条阳经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而指(趾)端是这些经脉的始端和终端。
12条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把人体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之间又存在着表里经互络、同名经相通的关系。阳经为表经,阴经为里经,表里经互相连络,如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前者为里经,后者为表经,它们交会于中府穴而相通。因此各经络在生理上彼此连络相通,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大拇指上分布着手太阴肺经,食指上分布着手阳明大肠经,中指上分布着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上分布着手少阳三焦经,小指上分布着手少阴心经和手
9
太阳小肠经,它们和足趾又是同名经相通的。因此扳动有关手指可以激发与之相关的经脉的经气,调整经气,从而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
应该指出在任督脉不够畅通,气血不够充盈的情况下,单单扳动手指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任督脉是大道,各条经脉是小道,大道不通,小道再通,交通还是不发达的。
第三节 起势、收势
起势是为了加快周身经气的运行,并把气运到手上来。
屈膝抬臂:运动了四肢,所以发动了手足三阳、三阴经。在足部由于捎带内八字,重量侧重腿部外侧,所以最先发动的是足少阴胆经,胆经是阳经,有阳带阴,足阴经也被带动走起来。
双臂抬起:发动了手三阳、三阴经。因为重量侧重在手臂内侧(手掌一面称内侧)的外缘(大拇指一边称外缘),所以首先发动的是手太阴肺经,而肺经是内气在体内生成后流出来的第一“站”。
双手指尖对腰眼:腰眼是带脉所过之处,带脉总束全身12经脉。指尖发动带脉,带脉一动,全身经脉跟着活跃起来。
双臂向身后夹拢,稍停:这时流向臂部的气受阻于肩部而聚积起来。 双臂向身前推出:这时肩部聚积的气立刻冲向指尖,这时指端充满了气,为以后动作作好了准备。在站桩时全身以手的温度提高最多,一般提高2-3度,最高可升6-7度。
应该指出,练功中要求动作松、软、圆。松即放松,但松而不懈,架子还是要摆的,不能松得人瘫下来,或该举手的不举而垂下来,也就是说在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这就是内气)的基础上练功。肌肉紧张到60-80%时血液可以停止流动!软就是动作柔和。象打太极拳那样,而不像做广播体操那样,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之间要柔和地过渡过去,而不是木偶那样僵直的动作,动作柔和,气
10
也柔和。圆指关节处要保持圆势,不要方棱出角。经络如水管,气血如水管中的水,水如在弯弯曲曲的管子中流动,肯定流速不畅。经气也如此,它跑到每个关节都会减速,如果在经络上加上500-1000克/平方厘米的压力的话,气血就会停滞不前,因此在关节处要保持圆势。比如站桩曲臂时上臂和小臂间的夹角,如果成90度,那么上臂和小臂成了个直角,肘尖突出在外面了,气血在肘尖处将受到很大阻力。其它动作也是如此要做到“曲而不直”,因此上臂和前臂应保持120度左右的角度。总之,要尽一切方法减少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的阻力。
第四节 站 桩
站桩是免疫功法的基础功法,也是空劲气功的基础功法。免疫功法和空劲气功的中级、高级功法大都是在站桩的基础上进行的。
《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呼吸精纯的精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们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们修道养生的结果。
文中所说的“肌肉若一”就是气功中的调身。庄子《南华经》所提到的“熊经鸟伸”中的熊经,指熊走路或攀树的姿势,站桩类似熊经。
站桩时抬臂下蹲,使四肢保持静力性紧张,思想集中于动作。这样四肢处于运动状态而中枢神经处于休息状态。应该指出,四肢不一定要活动(这称为动力性运动)才算运动;四肢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承受一定的负荷也是运动。这样在中枢神经休息的情况下,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
关键还不在于此,站桩不是一般的运动,更不是体操运动或竞技运动。它的姿势要求是根据经络理论来设计的,因此站桩可以加强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不同地区的特异功能者,都不约而同的看到,站桩时身前臂下有个大的“气场”。
11
第五节 双臂揽月
双臂揽月是在站桩后气血旺盛的基础上,将手上发放外气反馈到曲池、膻中、迎香及中脘等穴位中去。加强仁督脉经气的运行,调和阴阳;并通过有关穴位治疗相关的疾病。
中指对曲池: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发动阳经可以带动阴经。曲池穴主治发热、咽喉肿痛、中暑、痢疾、高血压、荨麻疹、疮疖、湿症、上肢麻痹、肘关节等疾患。又中指对曲池穴时穿透手少阴心经的少海穴,少海穴主治心绞痛、尺神经麻痹、肘关节疾患。
双掌对膻中穴:人体有四个气海。气海指气会聚发源之处,膻中为上气海,是宗气会聚发源之处。膻中属任脉,是心包络的募穴。心包络是心外围的组织器官,“募”有聚集的意思。募穴指脏腑之气聚集于胸腹部的穴位,常用于治疗本脏腑的疾患。双掌对膻中是激发任脉之气。膻中穴主治咳嗽、哮喘、呃逆、噎膈、心绞痛、少乳、乳腺炎等症。当双掌由膻中前推出时,扩大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
双掌对迎香穴:迎香穴是定位用的,因为它在头面部的中心,头面部分布着手足三阳经和督脉。双掌对着头面部是激发督脉之气。迎香穴在手阳明大肠经上,主治鼻塞、鼻衄(鼻出血)、急慢性鼻炎、面神经麻痹、胆道蛔虫等症。 双掌对中脘:中脘属任脉,是胃的募穴,主治呕吐、呃逆、腹痛、腹胀、泄泻、黄疸、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症。 所以双臂揽月除了疏通仁督脉作整体调整外,还可以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胸腹部的疾患。
第六节 抱球扳指功
抱球扳指功主要是疏通任脉,调和阴维脉和阳维脉并治疗任脉所过有关部位的疾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