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详解版 - 毙考题

考研APP 毙考题

观察研究和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容。问卷法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搜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它偏重于意见、态度或看法的调查,并往往以个人或一群人为对象。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的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实施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情况的一种方式。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向被访者(研究参与者)提间,从而搜集数据的方法。本题研究对象为“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定性的成分比较多,所以更适合用问卷法+访谈法。因此,本题选B。

本题还可以用排除法答题,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依据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和观察法针对定量对象进行研究。本题的研究对象是“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不属于“客观事物”,也没有“因果关系”可循,无法进行定量研究。 41.【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检索的掌握情况。教育文献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以一般区分三个层次或等级: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人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参考性等特点。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进展报告、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本题要求“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间题的研究动向”,符合这个要求的只有D选项。 42.【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实验研究的掌握情况。

控制在教育实验中主要含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对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二是研究中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控制无关变量。双盲控制是教育实验中控制的一种,指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它可以最大限度排除实验者的情绪、偏好等的作用,从而提高实验研究的效度。题干中“研究者试图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绪’对实验结果的消极影响”,可以采取“双盲控制”的方“法。因此,本题选A。 43.【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调查研究的掌握情况。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是适用于定距测量和比率测量的一种检验方法。F检验指的是透过检视变量的方差,对一系列原因是否会产生某一结果做出检验。题干中所言“研究者要检验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适用F检验,因此,本题选C。

选项A,t检验适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方差具有齐性的两组间样本比较,包括配对资料间、样本与均数间、两样本均数间比较三种情况。选项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B、Z检验用于检验正态样本均值是否等于某个假设值,不过需要事先知道总体方差,得到的统计量服从正态分布。选项D,X2检验是计数资料主要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用于检验总体的次数分配是否属于正态分布及进行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中位数检验等,是定名测量的一种统计方法。 44.【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的掌握情况。根据目的、性质、实用性的不同,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增进人类知识;应用研究旨在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应用研究常常依据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探讨,而应用研究的成果也有助于完善基础研究。简言之,基础研究的追求是扩展知识,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旨在满足研究者“求知”的需要;应用研究的追求是解决问题,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旨在满足研究者“解决间题”的需要。题干中“大脑神经递质如何影响学生记忆的研究”属于前者而非后者。因此,本题选B。 45.【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教育实验研究的掌握情况,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考查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育一个或几个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也称原因变量。因变量也称结果变量。在题干中所言实验研究中,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代数成绩的影响,“教学模式”是原因(自变量,原因变量),其变化引起学生成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绩的变化,即学生代数成绩是结果‘因变量,结果变量)。因此,本题选D。 二、辨析题 46.【答案】 错误。

(1)惩罚有合理与不当之分。这种观点混淆了合理惩罚和不当惩罚之间的区别。对良好师生关系有破坏性影响的,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惩罚,而是对学生的不当惩罚。

(2)惩罚作为学校德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性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改正缺点和错误。 (3)合理的惩罚包含着“教育爱”,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合理的惩罚必须对事不对人,做到公平公正,满足“正当程序”要求。合理的惩罚不会破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实践针对性较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德育以及教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本题首先应该就“惩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合理惩罚”和“不当惩罚”。然后分析这两种惩罚分别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其次,惩罚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否认合理惩罚的教育作用,如马卡连柯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这里可以不局限于德育,也可以适用于教学中。最后,需要指出合理的惩罚的本质—“教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育爱”,关键是不仅合理,更要做到合法—“程序正当”“方法得当”,这样才能做到非但不是破坏、减弱,还能起到建设、增进师生关系的作用。因此,本题回答“错误”。 47.【答案】 错误。

(1)杜威“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并非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是在学校生活中进行的。 (2)杜威“教育即生活”主张学校生活基于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均衡,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创造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更为美好的生活。

(3)学校生活应该与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契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外国教育史中的美国现代教育的掌握情况。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教育思想。本题首先要回答“教育即生活”的本质,教育与生活是同一个过程,只是这种生活与日常生活不可等量齐观,“教育并非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是在学校生活中进行的”。其次,回答学校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学校生活基于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均衡,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创造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更为美好的生活。”最后,归结一句话,用杜威的话来说“学校即社会”—学校生活应该与社会生活相契合。 48. 【答案】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