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初唐以宫廷诗人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旧唐书》本传说:“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其“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词之美的倾向,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的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下位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歌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显示出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宫廷诗风,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使唐诗由台阁移向了江山塞漠,扩大了五律的题材,促进了五律的定型。

3.沈宋:指的是初唐时期宫廷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的诗歌创作多限于应酬酬唱和咏物赠别,点缀升平,标榜风雅,词藻文饰而内容贫乏。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诗歌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确立了律诗的形式,使五律完全定型,推进七律体制的规范化。因此,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4.吴中四士:指初盛唐之交的四位诗人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他们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称为“吴中”,因为四人名声相当,因此被称为“吴中四士”。贺知章和张若虚为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杰出的书法家,包融所传诗不多。四人的诗表现出一种清新纯美的景象,多具一种浪漫的色彩,对唐诗的意境美和兴象玲珑之美有巨大影响。

5.文章四友:指的是武后时期的四位宫廷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他的五律创作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四人的诗多为应制之作,多数诗内容空洞,但大都合律,推动了唐代五言律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喜欢用五言诗歌较多地描写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和自然风物。他们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向外发现山水田园之美,向内发现自己的深情,创

造出宁静明秀的诗歌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边塞诗派:是盛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诗人们或在诗中反映对边塞军旅之见闻观察,或反映边疆地区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或抒发戍边将士的情怀感慨,反映了盛唐的时代气息,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创造出了慷慨奇伟之美的诗境,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8.诗仙、诗圣:诗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称誉,诗圣,则是对杜甫的称誉。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或气势浩瀚而变幻莫测,或标举神韵而自然天成,其诗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事,富有浪漫特色而得此名。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词,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对后代许多诗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明代杨慎谓杜甫“圣于诗”,清代王士缜谓杜甫“作圣语”,后遂有“诗圣”之称。

9. 三吏三别:是对杜甫诗《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写的是杜甫亲眼所目睹的真实惨烈的时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战火中民众的苦难。杜甫通过这一个个人物内心的悲酸,反映出历史上真实的生活画面和社会的心理状态,使读者认识到历史的真实面貌。这六首诗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大量使用叙述手法,并把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顶点。

10.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他们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漳、夏侯审,“十才子”之称,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他们生平大都不详,因为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大历十才子”之冠。他们少有慷慨之气和勃勃英气,风调疲倦、衰顿、苍老而又冷淡。其诗歌长于五言,工于白描,细腻雕琢,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冷清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11. 古文运动: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

主要作家包括韩愈、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人。自贞元至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的业绩和影响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史称“古文运动”。1、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2、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3、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幷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革新运动。

12. 韩孟诗派:

中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贾岛、卢仝等人。他们强调“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其诗以深险怪诞为特征,追求新奇,以丑怪为美,崇尚古拙。以奇险力矫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其诗风对后代有重大影响。 13. 郊寒岛瘦:

指中唐晚以苦吟著称的孟郊、贾岛的诗风,苏轼最早称之。 “寒”

大概主要是就孟郊诗的 内容而言,多写其苦寒生活及凄凉心境。“瘦” 主要指贾岛诗内容单薄情感淡漠,显得不饱满不丰腴:外贾岛工于五律,语言凝炼简约,而又时见奇峭,故给人瘦硬之感。

14.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人。这一诗派在理论上崇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批评政治、社会、补差时政的功能。在创作上,重写实、尚通俗,追求浅切。在语言上,追求平易通俗,在诗歌史上掀起了一轮新乐府诗的风潮。

15.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由白居易、元稹倡导并实践的、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与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 一词最早由白居易提出,指的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诗自创新题,克服了自建安以来的文、题不协的矛盾。同时,这类诗即事名篇,专门“刺美现事”,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它并不以是否入乐为标准,因此特加一“新”字,但它体现了汉乐府的美刺精神,是真正的乐府诗。新乐府诗的创作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在当时形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歌运动,文学史上称之为新乐府运动。

16.张王:“张王”指的是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他们都擅长于写乐府诗,张王的

诗歌创作,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传统,开了自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17.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人们习惯称盛唐诗人李白、杜甫为“李、杜”,为了区别,而将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称为“小李杜”。二人并称,主要是因为他们当时的诗名大致相当, 是晚唐诗坛上的翘楚,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这二人的诗歌风格并不一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刘熙载语)

18. 三十六体:指的是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他们都擅长骈文,且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十六,故名。他们的骈文重词藻、声律、对偶,向唯美的方向发展,一些作品类同于文字游戏。他们将骈文广泛地用于书信、公文、表奏中,在骈文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辞采繁缛,用典深僻,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艳,其中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

19. 皮陆:指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和陆龟蒙。两人为好友,诗酒唱和,别成江湖隐逸一派。二人抒写的是中唐以后文人那种较为近俗的闲情逸兴,带有潇洒优游的成分。在淡于世事的同时,特别关注个人生活,多摄取日常和身边的器具、景物人事位诗料,并对各种碎事和闲趣作连篇累牍的唱和,给人以繁杂单调又空虚无聊之感。另外,两人当时还以小品文著称。

20. 唐传奇: 唐传奇即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多传述奇闻异事。宋代以后,人们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它是六朝小说的新发展,是自觉的小说创作,具有成熟形态,标志中国小说进入自觉时代。

21. 变文:简称“变”,即转变的底本。转变是唐五代时期的民间说唱技艺,一般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说白与吟唱转换时,每有习用的过阶语作提示。有的变文演出,或辅以图画。

22. 俗讲:佛家讲经,因听讲者不同,有僧讲和俗讲之别。俗讲乃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讲经文:俗讲的底本,就是讲经文,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

23. 花间派:是词史上最早的一个风格流派。指的是五代时期西蜀从事词创作的

一大批文人。得名于后蜀的赵崇(袏)所编的《花间集》。他们的词作主要写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充满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在总体上有一致性。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