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点亮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点亮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策略

作者:陈华真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7期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园阶段,孩子要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的技能。所以,学前时期培养孩子书面表达的兴趣和良好的前书写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阶段;书面表达;培养孩子;前书写能力

前书写能力,不是写字,而是为写字做的准备,是幼儿在进入正式书写前所具备的有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大班幼儿有了较强的探索欲望,活动中能大胆地感知与操作,有使用简单的图画、数字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的需要。由此可见“前书写能力”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那么,教师需要创造怎样的条件和机会来点亮幼儿前书写能力呢?以下,将结合案例具体介绍我们的做法和经验。 策略一:设置探究性问题墙,引发幼儿书写兴趣

“记录与表征”是前书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当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探究问题,对问题产生兴趣的时候,便能激发幼儿主动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在科学活动中,发现幼儿经常会被一些事物、有趣的游戏所吸引,从而引发幼儿进行记录、探究,产生许多问题。班级创设探究性问题墙的形式就能激发幼儿观察、发现并尝试记录,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从而引发幼儿的书写兴趣。探究性问题墙是幼儿在成人的协助下,收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关注、兴趣、疑问点,引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将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疑问和争议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师幼、同伴间相互启发,引起探究,激发幼儿的书写兴趣。

我们在班级科学区中,创设了一版《我的探索发现》问题墙。这版问题墙是让幼儿将自己在游戏中所看到事实,遇到的困惑等用图文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在“好玩的管道”游戏中,幼儿对所提供材料进行了观察、操作后发现,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管道落下时的形态和速度的不同,便在记录单上进行了简单的标记和符号。韦博:“我用箭头朝下来表示这个管道里面的珠子可以朝下滚动,用箭头朝下打岔表示这管道轨道设计不合理,不能通过。”子义:“我将管道画得比较粗,旁边用笑脸表示这种拼接方式较为合适,东西比较好通过;将管道画得较窄,旁边用打叉表示,这里无法通过,还得重新拼接设计管道的轨道路线。”幼儿在游戏中,会将他们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用各种他们所能理解的符号、图示进行表征、记录。根据他们的记录产生的问题来调整游戏的规则、玩法。第二天玩的幼儿还会认真去研究问题墙,产生不一样的游戏玩法,再将他们在游戏中的新发现进行记录、调整。幼儿在记录问题时也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得很积极、主动,会想方设法运用各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记录,使得班级的问题墙形成一种动态性的过程。

策略二:设计、分享观察记录集,引发幼儿创意想象的书写

科学活动的记录内容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记录内容的形式选择体现自主性,既能充分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兴趣,又能激发幼儿的创意想象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内容的选择上,我就想改变以往由教师“包办设计记录单”的情况,增加幼儿自主选择权,并且在科学区的探索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吸引每位幼儿都来探究记录集的记录、分享,从而引发幼儿在记录中的创意书写能力。

一天,韦博小朋友用放大镜观察饲养角中的蚕,只见他在记录单上画出2种颜色的茧。他画的一种是白色的茧,一种是黄色的茧。在班级的区域交流分享中,韦博:“我今天观察到的蚕宝宝变成的茧有2种颜色,这二种颜色是因为一只快变成蛾,一只还没那么快变蛾!”泽彬:“不对,两种不一样颜色的茧是因为蚕宝宝的品种是不一样的。”幼儿根据韦博的记录单上的内容气七嘴八舌地聊开了……后来与幼儿一起讨论班级的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有什么才能在分享的时候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清楚?子义:“应该要有每一天观察的时间。”宇泽:“还要有是什么人的记录观察。”诗涵:“还应该要有观察到的变化内容。”兆麟:“我们这个观察内容应该是要记录每天蚕宝宝的变化才能有所发现。”通过幼儿间的讨论,让幼儿分组用图形、表格形式设计了班级观察记录集的内容。通过班级的记录集,每天都有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到月底再进行收集、整理。分享每一组幼儿在科学活动区中的探索发现,从而引发幼儿记录的创造性。

策略三:深层性的探究体验,引发幼儿多元表征

在科学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记录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对科学活动探究的激情,让科学活动的探究更具深层性。

在以往的科学区域中,游戏材料、笔、纸、记录单就可以让幼儿玩一早上。可是发现有的幼儿专注性不是很好,很快就对探究活动失去兴趣,在活动中记录也很随意,记录时间持续性不强。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材料的运用成了幼儿学习的重要媒介。我们在课上、区域中尝试将多媒体材料和工具(照片、视频、电子白板、IPAD、点读笔等)运用于幼儿的科学观察记录中,充分满足他们多元表征的兴趣需要,让幼儿的探索更具深层性。如最近班级观察角里的小蝌蚪,幼儿都很感兴趣。很多幼儿都蹲在观察角对小蝌蚪进行观察。我请幼儿将他们在活动中观察、记录的内容进行分享,并将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梳理。让幼儿回家去利用多媒体工具查资料,以他们寻找到的问题为线索来记录、整理有关蝌蚪生长过程的一系列资料,布置“我们了解的蝌蚪”展板。并通过班级的电子白板,每小组推出一位代表上来将他们小组查到的有关小蝌蚪的资料信息进行展示、交流、分享。操作材料、形式相对新颖,幼儿都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在白板上分享记录的幼儿也能很好地将小组合作查询的结果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有效分享。幼儿在科学活动的深层性探索中,还将会产生各种疑问和不同的记录形式,教师应以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及时发现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课程内容。 总之,幼儿在科学区的探索发现、记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其中所蕴含的记录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只有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并且教师能应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引导幼儿自由自主的观察探索、记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活动中的记录水平,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张岩宇.科学领域中的幼儿探究学习[J].上海托幼,2012.10. 作者简介:

陈华真,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幼儿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