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备课参考: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3.2

备课资料参考

教学建议

建议按以下层次进行教学:

(1)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应该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r有关,许多经验使人很容易想到这一点.那么F与r的定量关系是什么?

(2)简化模型:行星轨道按照“圆”来处理.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进行计算:得到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太阳对行星∝

.

. .至此,牛顿

(4)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也存在上述关系对称的结果,即F行星对太阳∝(5)根据(3)与(4),得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F∝,写成等式即F=G

一直是在已有的观测结果和理论引导下进行推测和分析,观测结果仅对“行星绕太阳运动”成立.

(6)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资源参考

冥王星被“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八颗.从此,冥王星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 “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当天的大会在四位歌唱家美妙的歌声中开始,以激烈的争论贯穿,以“里程碑”式的决议结束.大会始终充满紧张气氛.直到表决前,一些天文学家还抓住最后机会表达质疑.他们站在观众席上的麦克风前,要求主席台上正襟危坐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恩·埃克斯再度修改决议草案,一位天文学家甚至要求修改其中的一个标点.

投票时,两派的对立显而易见.持反对意见的天文学家们挥舞着手中的选票,极具煽动性地鼓励更多人加入他们当中,其中包括埃克斯,一位冥王星的强烈支持者.

根据当天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大会通过的决议认定:“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决议称,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所谓“矮行星”是指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决议还确认了一类外海王星天体,并将冥王星作为该类天体的“典型”代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