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意义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意义

王彬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而数学学科又是培养人思维的主要学科之一,因此研究如何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思维导图是一个开发思维的有效工具,将其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复习课堂,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我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等。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的结合,将复习课上学生的复习思维过程可视化,以供师生交流,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与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式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往往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从知识表示的能力看,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迅速掌握整个知识架构,从而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思维导图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就其现状来看,很多课堂教学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改革,没有从其根本改变传统课堂模式。重目标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重灌输轻启发的现状仍然存在,忽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薄弱,只是一味地进行数学题练习,应付考试,分数提高了却没有获得数学思维,同时还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这就偏离了新课标。将思维导图的引入小学数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课堂上可以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力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模式,无论是“拉网式”,还是“串珠式”复习方式,其形式皆为集中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结果是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例如,“倍数和因数”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涉及了的知识的错综复杂,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法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归纳,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来自行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行建构知识的网络。

(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科学高效的复习能够对于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复习和巩固来减少知识的遗忘和混淆。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先提出思维导图中的主要思路,要求学生自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以“认识多边形”的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多边形按照边可以怎么分”、“按照角又该怎么分”等,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清这些数学概念之间的包含和并列关系,并将其绘制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对这些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区分,从而完成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完成复习任务,解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