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金属和金属材料
1.(2018天津)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 铁 B. 锌 C. 钾 D. 钙 【答案】D
【解析】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D。 2.(2018北京)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SO4 B.Al2O3 C.NO2 D.P2O5 答案:B
解析:在答案中只有铝(Al)属于金属元素,其他的H、S、O、N、P均为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3.(2018江西)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 A. 汞 B. 金 C. 银 D. 铝 【答案】A
【解析】常温下,铝、银、金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金属汞熔点最低,常温下为液态。故选A。
点睛: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其中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绝大多数金属的熔沸点高,熔点最高的是钨,绝大多数的金属硬度大,硬度最大的是铬。
4.(2018河北)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
故选C。
5.(2018重庆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反应开始前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溶液质量不变;②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开始下降;③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质量等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积达到最大,之后氢气体积不变;④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个数、质量均不变,即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选C。6.(2018海南)为了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铁片、镁片、锌片,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请分析反应中温度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曲线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关规律:__________。
【答案】 (1). 金属与酸反应放出热量 (2). 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必须指明条件相同
【解析】(1) 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2)根据金属活动性规律可知: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7.(2018安徽)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n+SnCl2=2SnCl4
(1)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________(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答案】(1)+4(1分)(2)弱(1分)
Cu(1分) (3)2SnCl2
Sn+SnCl4分
解反应(2分) (4)避免焚烧塑料产生污染,更加环保(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1)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等于0,计算出SnCl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弱,Cu不与SnCl2反应,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铜;(3)根据流程图判断2SnCl2焚烧塑料产生污染,更加环保或节能环保。
8.(2018重庆A)江西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大量金器、竹简、玉器和青铜器。某些玉器含有Al2O3,Al2O3中铝元素显+3价,青铜器上的铜锈可用酸洗,清洗后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1)用化学用语表示上面加点的文字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竹简 B.棉花 C.塑料 D.青铜
(3)黄金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其外观与铜相似,常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它们,鉴别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Sn+SnCl4分解反应;(4)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