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必修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2.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3.了解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的情况。

4.掌握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推行奴化教育的内容。 5.掌握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的手段。 6.掌握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形式。 二、德育目标

1.在认识和揭露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可耻行径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畏强暴、不受利诱,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

2.通过对沦陷区人民反抗日伪残暴统治斗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继承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优良传统。 三、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几方面表现,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教学难点

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方式和手段。 ●教具准备

1.小黑板(课前在上面画好《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一张空表)。 2.投影仪。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注意叙述的流畅、系统,概述语言要精确、合理。

2.谈话法:对于教材中理性分析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以问答形式进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上比较“散”,并且缺少用以连缀教学过程的具体历史事件和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增强教师讲述对学生的吸引力。 2.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可穿插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4.如有条件的话,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有关的影音资料,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之一,导入语例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共双方的抗战情况。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但由于其片面抗战路线、敌强我弱等原因,不断丧师失地,使大片国土沦陷,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将主力转向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样从空间角度来看,依据不同的控制力量,当时的中

国出现了三种区域,即日军控制的沦陷区,国民党统治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节课,我们将首先把目光投向沦陷区,看一看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情况,以及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之二,情境式导入

(向学生展示一些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图片资料,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几个有关问题,教师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

[板书]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教师过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和线索。一般的来说,我们在认识和了解某种力量对某一国家和地区进行统治的内容时,总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概括,今天,仍然用这种思路来掌握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内容。第一目是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政治统治的情况,即扶植傀儡政权,加强统治;第二目是其讲经济掠夺;第三目讲其文化政策;第四目讲其军事镇压及沦陷区人民的斗争。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目内容。

[板书]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教师讲述]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侵华战争时,凭借其先进武器和工业设备,妄图用“速战速决”的策略短期内灭亡中国。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日本以投入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伤亡44万人和消耗巨额军费的代价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中国并没有屈服,日本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仅保持城市和铁路线所需兵力就比进攻时还要多;由于侵华战争耗费了日本的巨大财力,造成了财政困难,引发了经济危机,日本人民反战情绪日益强烈;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不能自拔。所有这些原因,特别是敌后战场的开辟,迫使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教师提问]这是不是说中国方面将转入反攻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是的。因为当时总的情况还是敌强我弱,正面战场还在连续败退,抗日力量还需要积蓄、发展。

[教师总结]因此,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停止其战略进攻,中国方面也不能在短期内打败日本,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指出日军战略进攻的终点,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武汉。 [板书]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8.10 广州、武汉)

[教师提问]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略者采取了新的策略方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抗战防御阶段,日本的侵略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对国民党军队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教师补充]战争初期,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它幻想中国军队的抵抗力会被迅速摧毁,国民政府会很快屈服。因此,在武汉陷落前,它的口号是“剿共灭党(国民党)”它进攻的主要矛头是针对国民党,其策略手段主要是军事打击。

[投影显示]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和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日本近卫内阁1938年1月对华政策的声明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投影材料,指出1938年1月之前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政策,除军事进攻外,还有什么企图?

[学生回答]希望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诱惑国民政府投降。 [教师提问]材料中“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承认国民政府。

[教师提问]日本所希望的“中国新政权”是什么样的政权?

[学生回答]亲日的卖国政权。

[教师总结]抗战开始后,日本希望以迅速而沉重的军事打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并带有一些政治诱降的因素,但这一企图很快被粉碎,因而提出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希望建立新的傀儡政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4最下面的小字内容,回答1938年11月的近卫声明反映出了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初步露出了政治诱降的端倪。

[教师提问]日本提出的“东亚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本在东亚进行殖民统治的秩序。 [教师提问]声明中所提“其他人员”指什么? [学生回答]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人物。

[教师引导]1938年11月的第二次近卫声明可以说是向国民党伸出了诱降之手,那么“诱饵”是什么呢? [投影显示] 1938年12月第三次近卫声明内容要点: (一)日、满、华以东亚新秩序之建设为共同目的而“结合”,中国放弃抗日,与“满洲国”建立外交关系;(二)根据日、德、意防共协定精神,缔结日、华防共协定,在协定有效期间,日本要求在指定地区驻兵,内蒙作为特殊防共地域;(三)中国承认日本臣民在中国内地居住、营业的自由,特别给予日本在华北与内蒙以开发资源之便利。 [教师讲述]这就是日本抛出的“诱饵”,即所谓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根本目的并没有改变,但手段变了,对国民政府的政策变了。

[老师提问]日本对国民政府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由原来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教师讲述]日本停止在正面战场大规模军事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其后方,而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巩固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因此,它把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也是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板书]2.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教师讲述]日本改变侵华方针这一招果然起到了作用,原来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英美帝国主义这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当然,这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1938年底,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美、英为把战争引向苏联,希望与日本缓和矛盾,日本对国民政府的诱降政策恰好与其企图合拍,他们也希望日本结束在中国的战争,转而进攻苏联,因此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而美英的劝降也成为了国民党营垒发生动摇和分裂的重要原因。

[教师过渡]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做是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背景和原因,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建立的简要过程。

[教师讲述]汪精卫集团在抗战前就是著名的亲日派,抗战开始后,他们积极鼓吹亡国论,并与日本函电不绝,密使往还,积极进行投敌叛国活动。汪精卫自己也说过:“自从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我对于中日战争,固然无法阻止,然而没有一刻不想着转圜。”在派人与日方多次接触并达成投降卖国的协定后,1938年12月1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