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10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10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含解析)

第10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

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总述 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道路,政治 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对立 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与失误并存;面对1929~1933年世经济 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科技文艺 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 考点一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

(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进程

(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4)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1921 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 新经济政策1921~192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况,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目的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内容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分配 “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效果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原因

(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内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 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恢复 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

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5.评价

(1)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2)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考向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典例1] (2015·广东高考)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