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短学期电工实习报告6-10课

图二、所需控制电路接线图

注:图中红色线加粗部分与红圈圈出部分的线不存在(应删去),作图不慎,劳您费心,乞请谅解

实验名称:电工电子实习第十课:三相异步电机的时间控制 姓名:李雨林 学号:3170102600

P.3

图三、接线图修正局部放大图(实在抱歉)

四、思考题

1.问:对于大功率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起动?为什么?

答:常采用降压起动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起动时降低电动机的电源电压,待电动机转速相对稳定时,再把电压恢复到正常值。对于笼型电动机,降压起动的方法主要有星形-三角形换接起动和自耦减压起动。 原因:直接启动方法只适用于小容量的电动机,一般功率控制在10kW以下,采用降压起动法,可以减小起动电流,减小对电网的影响,对电网中其他设备也是一种保护。

实验名称:电工电子实习第十课:三相异步电机的时间控制 姓名:李雨林 学号:3170102600

P.4

2问、分析图4-3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在电动机正常运动时,SB2按钮必然闭合,控制电路中KM1线圈通电,吸引KM1主触头闭合,如此使得电动机运转,此时KM1动合辅助触头闭合,并使得时间继电器KT线圈通电,KT的断延时动合触头闭合,但由于此时KM1动断辅助触头断开,KM2线圈并不通电,KM2主触头打开,即无制动作用。

当需要制动操作时,按下SB1,此时接触器KM1断开电动机已经停止供电,但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保持较高的转速。此时,时间继电器KT线圈也失电, KM1动断辅助触头重新闭合,而由于时间继电器接入电路的触点为断延时触点,故该对触点依然尚未断开,因此接触器KM2线圈得电,KM2主触头闭合,交流电压经由变压器改变后,进入桥堆整流器,给电动机绕组通入直流电流,从而产生制动力(我对其中的具体机理尚未明了),使电动机得以制动,此时电路中产生能耗。而当设定的延时时间过后,KT断延时动合触头断开,KM2线圈失电,KM2主触头断开,能耗制动过程结束。

五、本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改正方法与感想

在本次实验中,我对电路走向的把握、电路功能的理解、电器件的连接次序等均无错处,但在上电验收时却无法实现对指示灯亮暗时间的控制,即按下SB2常开按钮时,电动机正常工作,但柜门上的指示灯却未能按照事先在时间继电器上设置的亮暗时间工作。我判定是控制电路出了问题,但在重新检查4大并联回路2次后,我并没有对事故原因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在优化了一些电路连接后,我再次呼唤老师,重新进行复查。然而,通电后,指示灯仍然无法正确工作。此时我已稍显焦虑,再次对控制电路进行四次总查,特别是对下方两路连接至时间继电器的线路进行多次检查后,我仍然没有找出回路的错误。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求助于老师,经过老师一番细致的检查后,我们发现是由于短路,使得控制电路中的两个延时开关均失去了作用,未能起到对指示灯亮暗的控制作用。具体的电路方面的错误分析如下。

在实际连接中,我们在连接第三条并联路线时,在从KM2线圈连出后多连出了一条导线,与KM1上方的接线柱相连。而参考原理图可知,此种接法等效于将控制电路中的两个延时开关尽数短路。若按照

正常操作,首先按下SB2,则KM1线圈通电,吸引KM1主触头闭合,电动机运转;同时,KM1动合辅助触点闭合,使得KM1线圈与KT1线圈持续通电,KT1通延时动合触头延时一段时间后闭合。若电路正确,在KT1通延时动合触头未闭合时,KM2线圈不带电,灯泡保持灭的状态,故时间继电器KT1所设置的时间决定了灯泡灭的时间;而在该触头闭合后,KM2线圈通电,KM2主触头与KM2动合辅助触头闭合,灯泡始亮且使得KT2线圈通电,并令KT2断延时常闭触头一段时间后断开,该触头断开后,KM2线圈不带电,灯泡于是断开,故时间继电器KT2所设置的时间决定了灯泡亮的时间KM2常开辅助触点回复断开状态。继而重复以上过程。

图:控制电路原理图与错误标注

实验名称:电工电子实习第十课:三相异步电机的时间控制 姓名:李雨林 学号:3170102600

P.5

然而由于我们线路中出现的短路错误,使得在SB2按下后,KM2线圈直接连至KM1左端节点,可直接通过KM1常开辅助触头(此时为闭合状态)构造回路,始终保持通路状态,如此一来,KT1通延时常开开关的断开状态对于KM2并无影响,且由于KM2常闭辅助触点断开,KT1线圈始终不通电,KT1所设定的延时时间对灯泡毫无影响。从另一方面看,KT2线圈始终通电,但KT2断延时触头对于KM2线圈的通断也毫无影响,即使最后该触头保持断开,KM2仍然通电,KM2灯泡仍然长亮。综上所述,我们的接线错误将会使得在按下SB2后,灯泡立刻亮起(而非正常情况下先灭后亮)且始终长亮,时间继电器1始终不工作,时间继电器2保持工作且停滞。

如此大的错误,却是由一根小小的导线所引起的。而我在检查了如此多的次数的情况下却始终未能查明,这其中固然有经验与眼力不足的原因,比如未能将实物接线图与原理图更好地进行对应,也缺乏电路检查的手段。

但更重要的却是思维的僵化与心灵的脆弱,多次检查后,我的思路仍然局限在器件连接错误,时间继电器与其余控制电路连接不稳固等重复查阅过多次的疑点上,惯性思维对我的限制是如此地大,以至于我不信任自己对线路的连接,也没有勇气另辟蹊径,更耐不下心去对线路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查。我必须承认,在多次检查无果之后,沮丧与失落已经扰乱了我的心神,而这还只是在容许犯错、犯错成本最小的课堂中。在实践中,失败必然是家常便饭,但能被失败轻易影响、失去自我的人,自

然谈不上什么成功。很多时候,错误并非显于明处,而往往隐于细微之处,这更需要实践者排除杂念,胆大心细地进行排查并在事后进行冷彻的反思。对于工程师而言更是如此,我们肩负着的不仅是一人、一家的责任,我们需要为更多人的生活负责,没有坚毅而踏实的心灵,如何能当此重任!

一条路走不通是常有的事,但条条路走不通,绝无可能。将失败作为己身成长的食粮,也许我现在还做的不够,尚且未能坦诚地面对失败,但我已经懂得反思,这也是成长的坚实一步。

最后,我必须要由衷地感谢陪伴我们走过10个充实的下午的赵老师,感谢您的耐心、负责与细致的指导!在您的引导下,我感觉大有所获。祝您今后工作顺利,身心康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