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概述】 1、《一次函数》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9.2.2;

2、本节主要研究一次函数的概念,并类比于正比例函数,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增减变化规律。一次函数是一种最基本的初等函数,研究它的概念和图像性质,对它的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像的相互联系与转化能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它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具有启示作用。

☆【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分析,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一次函数的图像,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理解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所过的特殊点;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 1、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2、进一步体验函数图像的画法和性质,会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感悟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像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通过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的学习,进一步形成学生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难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学生特征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之前对变量与函数、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及解析式、图像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 -

学习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对于变量与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已经掌握,对它们的进一步的推广运用表现出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有一定的观察总结推理能力,以及文字转化为数学的符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得到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用类比的方法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 启发引导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图像探寻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规律,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因此,主要教法是: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建立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在小组合作中参与探索一次函数图像的规律,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因此,主要学习法是:

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刻度尺等; 学具:教材,铅笔,草稿纸,刻度尺 ; 教学环境:现代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45分钟)

主要流程:

设置情景 探究思考 导入新课 提炼概念 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巩固概念 深入探究 发现规律 合作交流 探究图像 - 2 -

具体过程

复习提问: (5分钟) 1. 2.

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并且举个正比例函数的例子呢?

列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方程 (1) (2)

小华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30米,小华所走的路程S(单位:米)随他所走的时间t(单位:分钟)的变化而变化.

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 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 n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呈现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和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很容易得到答案,举手回答,并且到黑板写出后面

两道题的答案。

师生活动:交流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及图像性质,复习上

节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温习、重现已学的相关知识,既是对上节内容的巩固,又为本节建立一次函数概念进行类比做好铺垫,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梳理获得成就感,从而为下面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本环节重点关注:

(1)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的积极性、发现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勇气; (2)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是否规范; (3)学生对正比例函数中k值的意义的理解。

一、 (5分钟)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 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ⅹ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导入题目,启发函数解析式如何建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思考怎样写出函数解析式,并观察其特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函数解析式:y=-6x+15 (x≥0),:提出问题: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