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料仅供参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 (A英国 B法国)采用的是品位

分类方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

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C 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

3.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

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4. 【C】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5. 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规划有(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6. 从激励内容角度,能够将激励划分

为( A物质激励C精神激励)。 7. 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呈现出(B注重法律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C监督与约束的主体独立性强 D约束与监督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的特征。

8. 【D】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

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 9. 【F】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

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 道德C 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10. 【G】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

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1. 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规划可分为(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

12. 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

力资源流动分为(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3. 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

的劳动能力,包括(A智力 B 技能C 知识D体力)。

14. 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A

排序法 B分类法 )。

15. 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A排序

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D点数法)。

16. 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B工作内

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17. 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

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18. 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A经济高

效 B测评面宽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的特点。

19. 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 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D我们做得如何)这些基本问题。

20.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的基本

功能是(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2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

遵循的原则是(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2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

是(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 2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

(A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B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 C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D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进组织的人际关系 )。

2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2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

生的原因,能够分为(B 制度性损耗 C 管理损耗D后续投资损耗)。 2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

包括(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27. 【H】和笔试相比,面试具有(A

测评的素质更全面 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C主观性强D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 E测评手段的灵活性与针对性)的特点。

28. 绩效评估系统主要由(A工作数量 B工作质量 C工作适应能力)构成。

29. 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

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A

人格素质D心理功能素质),它是

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30. 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

的代表人物有( A 韦伯 B 泰勒 C 法约尔)。

31. 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A笔试 B

心理测验 C面试 D评价中心技术)。

32. 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A人

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33. 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

有的(A 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B 智力C 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D体质)。 34. 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A调

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 35. 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

基本问题包括(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 B分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36. 【W】外附激励方式包括(A赞许

与奖赏 B竞赛C考试D评定职称)。

37. 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能够

表现为(A 人力政策法规环境 B 人力管理环境C 人力市场环境 D人力战略环境)。

38. 薪酬,就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

织或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 A工资 B奖金 C津贴 D各种福利保健收入 )。

39. 【Y】一般而言,适用于对公共部

门人员比较严重的违纪行为和考绩“较劣”者的惩戒是(A减薪 B停薪C停升 )。

40. 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

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B地域原则 C面广原则 D及时原则)。 41.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

其主要因素有(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劳动力的参与率)。

42. 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

法有(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43. 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

“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 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 C产权的强外部性 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

44. 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

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A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B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C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的特征。

45. 员工的(A培训 B教育)是最有

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46. 【Z】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A清楚 B准确 C专

门化)的准则。

47. 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

彻( 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 B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的原则。

4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

资本产权的运作必得以(A市场机制C契约机制和D保障机制)为基础。 49.

资料仅供参考

的前提和基础,而工作评估则可被看作是工作分析活动的进一步延伸。( √ ) 17、排序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速度快、花费少,缺点在于其评估结果主要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因此只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 ) 18、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 √ )

19、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 )

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

制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 公平 C 正义)

50. 转任的主要特点是(A是公务员在

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等)。

二、判断题(正确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 )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动力机制来推动,而价值就是这种动力机制的内核。( √ )

3、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 )

4、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是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核心部分。(√) 5、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 )

6、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 )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式。( × ) 8、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向上能够追溯到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创始之前。( √ )

9、人力资本思想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那里得到萌芽式的阐述,她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 × )

1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但提高人口质量是关键。( √ ) 1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 √ ) 12、调配功能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 √ ) 13、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组织管理的基础。( √ ) 14、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 )

15、访谈法不能单独使用,只适合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 )

16、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估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工作分析是展开工作评估

20、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 √ ) 21、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 √)

22、在中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 ×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能够适当领取兼职报酬。( × ) 24、古代的孔子对赏罚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是最具特色的,她从人性善出发,得出结论:“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 × )

25、用人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住”“管死”人。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 ) 26、公务员降职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国家公务员,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作用,为行政机关的各个职位选择配备适宜的人才。降低公务员的职务,一般一次只降低一级。( √ ) 27、传统的激励办法是以各种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为手段,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提升机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表扬、认可和荣誉等。这些激励都与工作本身并不直接相关,只是作为对于员工付出劳动的补偿,因而称为外在激励。( √ ) 28、《公务员法》要求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工作胜任能力。( × ) 29、薪酬主要由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直接薪酬是薪酬的核心部分。( √ ) 30、中国行政机关有权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监督体系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全面的监督。( × )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

5、品秩是指官制中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的多样性问题。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9、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对劳动者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理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的是公共部门依据组织发展前景、组织能力及岗位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估计未来某个时期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既取决于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与技术环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