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三单元9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2.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学情分析
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辩的能力,都有主动探究的天性。
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2.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的复杂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归去来兮辞 教学要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者情感。 2.通过突破难点,挖掘本文主旨,把握作者情感。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对照课本注释,初步疏通了文意。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再次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世界,去感悟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人生境界。 二、学生齐读(点评)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挖掘本文主旨。
1.大家到文中找一找,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段中找)
师:“心为形役”为衣食出外谋官违背了本心;辞官回家就没有什么惆怅和伤悲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幸好迷途未远,迷途知返,既然知道过去是错误的,现在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
师: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作者如释重负,既有悔意,又有庆幸的心情。(学生读第一段)
2.第一段作者运用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归去的心愿;中间二、三段作者是通过想象回家途中、到家后生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归隐的决心的。我想问一下大家,写景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抒情-----写景是为了更好的抒情)
3. “一切景语皆情语”,纵观前三段,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作者都写了哪些地方? (归途、居室、庭院、田野、劳作、山水)。(板书)
4. 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5.第三段似乎有一句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让人一读感到心情沉重了许多。大家觉得是哪一句?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在感慨生命的短暂。
6.既然人生短暂,生命易逝,陶渊明会不会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他的生命价值呢? (不用回答)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四段,看看第四段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读完回答)乐天安命,消极避世。
7.乐天安命的陶渊明,是受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辞官归隐,那么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呢? (讨论——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预设:我认为不能。辞官归隐,陶渊明就永远无法实现其“大济苍生”的宏愿了,如果他能够坚持为官,并且与贪官污吏作斗争,仍然有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教师:这名同学很像一个人,同学们知道像谁吗?(“像陶渊明”。)
对,像年轻时期的陶渊明,有理想、有抱负、有魄力。好,哪位同学继续发表观点。 预设:我认为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实现了其人生价值。 结论: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能拓展思路,从多种角度,去探究陶渊明归隐的原因。非常好。 陶渊明在官场无所作为,辞官归隐后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并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后世影响也极大,比如对王维、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都有极大的影响。陶渊明已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陶渊明之后,许多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都会从陶渊明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慰藉自己。
但他们是有区别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云“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苏轼:“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想做一个隐士。学成入世,抱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都只是身处逆境,人生不得意时,为现世所迫才想到归隐,发牢骚语而已。并没有一人能象陶渊明那样,躬耕田野,亲自劳作,以供衣食。终生向往归隐,却始终未能归隐,真正如陶渊明地位的诗人,没有一人能重复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的人生模式。仅此一人。
8.那么,陶渊明的思想在今天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吗? (可以简单讨论一下)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陶渊明应该是积极的,因为他积极,才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才会有他辞官归隐的惊世骇俗之举。只是他所处的时代,使他无法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 9.那么我们现代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呢? (自由回答)
师: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明的社会之中,也可以说目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代,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时代,文明程度最高的一个时代。可能我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无法超过陶渊明,但是在人生观、世界观方面,今天的人们,包括我们同学完全有可能超越陶渊明。我们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去创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师:当陶渊明终于不再违心的做事,庆幸地大喊一声“归去来兮”一吐胸中怨气,要读得畅快;回到家里看到亲人,看到松树、菊花这些他喜爱的植物,要读得温馨;纵情山水,要读出满足来。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请大家放声自由读。 四、自由空间
好,停下来。诗歌、辞赋一定要多读,在读中积累词汇,领会意境,在读中感悟点滴人生,在读中学会辨析是非,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多读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