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2019年文档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劳动力和未来优秀人才的摇篮,其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民主法制国家的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主渠道,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内涵

在新一轮课改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任务,它贯穿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按照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目的,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以适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生态意识等的训练和教育,最终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宿感以及社会主义的正确权利、义务观。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意识培养是其首要任务

国家意识是指“公民对祖国的热爱、认同和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建设国家、为国家奉献的意志”[1]。在生活中,国家意识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国家意识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各个模块、各个环节中。例如《经济生活》第四单元,从经济的角度来培养我国公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认同感和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以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以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标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法治意识培养是其重要目标

法治意识是公民应该具备的与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文明精神相适应的法律素养、法律价值观念和法律精神。“法治意识的实质是在爱国的和民族的国家意识统领下,用规则(法)来处理个体与政府、国家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公民意识中的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内在的、刚性信仰的保障。它是现代法制对公民意识的最高反映”[2]。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提出的,在社会生活中它要求用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各种问题、用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秩序,因此,法治意识对现实的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民良好的法治意识有利于推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法治意识培养主要集中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单元中。《经济

生活》从“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依法纳税”、“市场秩序”、“世贸规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政治生活》则从政府依法行政、党依法治国、人民依法行使权利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主体意识培养是其核心

公民的主体意识是指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体,对其享有的权利以及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在现代社会中,公民的主体意识“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公民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并充分享受自己合法劳动活动的成果,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充分发挥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和实效,充分行使公民的民主权利、管理国家社会的权利和享受政治的自由,在社会生活领域表现为提高公民对社会公共管理权和监督权”[3]。主体意识培养在《政治生活》中体现最为突出。从教材的文本设计上看,就是立足于公民主体意识的培养。例如“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教材开头以表现不同决策方式和观点的漫画A和漫画B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呈现民主生活中的两种对立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三个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这样的设计立足现代公民民主政治生活参与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种基于公民政治生活创设情境、设问以及把探究学习与价值引导结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公民主体意识的这一点。教材接下来的“价格听证会”的设计,是通过真实再现价格听证会的过程,给学生展示了公民民主参与决策的基本程序。这既增强学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