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设计--方会琴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2)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
(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商鞅在秦国从政的史实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目的、经济措施、作用的学习,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措施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2)“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商鞅“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一定学过“作法自毙”这个成语,知道它的历史典故吗?知道它和历史上的谁有关吗?(同学们思考回答)商鞅,对和商鞅有关,视频展示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历史上作法自毙的枭雄------商鞅和他的变法。 一、 作法自毙的枭雄------商鞅
探究一:变法之前的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同学分组讨论) 归纳:分为商鞅其人;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
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后来遍学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受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很大。商鞅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有个人的因素、家庭因素,此外,还受社会时代大潮的影响。
(1)个人因素:出生于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鞅少好刑名之学,推崇李悝学说,是李悝的学生)
(2)时代影响: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建功立业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 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
探究二:阅读“学习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二、富国强兵的商鞅变法
探究三: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总结并制定表格)
幻灯片展示: 经济 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 作用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政治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普遍推行郡县制 司法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文化 社会习俗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探究四: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小结: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军事、政治、司法、文化和社会习俗各个方面。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商鞅变法的内容在这三课时的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既要讲清与背景的联系,又要注意这些针对性措施的影响和意义,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本课知识 板书设计 燔诗书而明法令 (略)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略)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一、 作法自毙的枭雄------商鞅 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3、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二、富国强兵的商鞅变法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