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淮安市淮海路幼儿园
《幼儿“三棋”教育中游戏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结 题 报 告
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的实施背景
早在2006年我园成功申报了全国幼儿棋文化教育“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确立了棋类课题为《棋文化教育对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的研究》,并进行了两轮的研究,现已结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三棋”非常的感兴趣,但棋文化知识具有抽象性,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会使幼儿对棋感到枯燥和乏味。然而,通过教学我们发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三棋”,锻炼能力,养成好品质,形成好习惯,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在棋类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幼儿的游戏特点,探索出一系列丰富多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三棋”游戏活动,并将“三棋”游戏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
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这在当前已形成共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到现在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都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棋类活动与幼儿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着悠久的传统,诸多研究者表明,幼儿玩棋对其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教育部、体育总局曾联合发布《关于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积极推进棋类活动进课堂,棋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
从幼儿游戏的分类研究来看,狭义上,“三棋”属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有规则游戏的范畴,是一项具体的游戏形式。实践中,“三棋”活动通常又渗透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社会性游戏等创造性游戏的要素;包括了个体研习和与人对弈等集体游戏和个体游戏的要素。国内外的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大多表明,“幼儿玩棋与他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相关”,从幼儿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的棋类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实现了棋类游戏和幼儿园活动的统一”。因此,广义上的“三棋”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游戏形式,而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集中体现,是幼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的载体。
(二)本课题的实施意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
2
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揭示了儿童游戏在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
棋类活动尤其是传统“三棋”,规则较为复杂,部分幼儿或因求胜心切,违反规则;或因技能欠缺,不够积极;或因畏难,不愿挑战;或易受干扰,无法专注等。有研究者认为,传统的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专业性过强,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幼儿园棋类游戏开展的对象、范围与普遍性,我们认为,“三棋”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专业性强是其自身特点之一,能否发挥出其对幼儿的价值,关键在于是否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发出符合幼儿实际需求的教育方式和指导策略,而不能因噎废食。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棋类活动的教育价值,不仅仅是棋类本身,还与棋类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内容有关。幼儿在玩棋的时候,很多都伴有儿歌、童谣等内容,幼儿要动手动口才能完成一场棋游戏,这个过程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师幼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能帮助传递正确的行为规范,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
而本课题所研究开发的“三棋”游戏,是通过借鉴改造、设计创新等多种方式形成的“三棋”游戏,这类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对棋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们运用这些棋类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把枯燥无味的棋类知识、技能,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下棋,让下棋成为幼儿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也充分挖掘教师潜能,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棋类游戏,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终身健康打好基础。并将“三棋”游戏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从而逐步开发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园本特色课程。将“三棋”文化渗透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师和幼儿之中,形成浓郁的棋文化特色,提升办园品味。
二、课题的界定
“三棋”教育:“三棋”指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三项棋类活动,“三棋”教育即指以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三项棋类活动为载体所开展的环境创设、学习认知、对弈竞赛等教育教学活动。
游戏的开发与运用:《辞海》中将游戏定义为“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幼儿教育学中游戏的含义为(1)幼儿最喜爱的活动(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3)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