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能力建设解析

决策失误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失败”。 4.5 信息服务

? 信息分析以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大量原生信息为处理对象,通过对信息内容的深加工,挖掘出能满足用户需要的新生信息。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信息分析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四项基本功能。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讲,这四项功能的实现都可归结为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

? 信息分析的本质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 信息分析因其机构性质、课题来源不同而采取不尽相同的信息服务模式。

? 为宏观管理决策服务的选题,多数是为各级各类有隶属关系的政府部门服务,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采取非市场化或准市场化的信息服务模式;

? 基于用户委托而产生的选题,多数是为社会各类经济活动部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服务,一般依托经济杠杆平衡供求关系,带有典型的市场化运作的特点;

? 通过主动跟踪而产生的自由选题,则依具体情况而异,可能是市场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可能是非市场化或准市场化的信息服务模式。

五、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 ? ? ? ?

信息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信息产业的结构和特征 信息产业的运行机制

5.1 信息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 信息技术——完成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应用等活动的各种技术的总和。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

? 信息技术主要具有高投入性、高渗透性、高带动性、高倍增性、高创新性特点。 ? 信息技术的作用 (1)推动经济的增长。

(2)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 (3)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繁荣。 (5)有利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

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产业形成关系图

5.2 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产业 头脑产业

信息产业形成机制示意图

5.3 信息产业的结构和特征 ? 信息产业的结构

波拉特信息产业分类体系

o 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

产值结构:信息产业各部门的生产总值占GDP比例的实际分布。

o 就业结构:各种信息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劳动人口比例的分布。

o 部门结构:波拉特以是否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为特征,将信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o 技术结构:由信息产业在产业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技术类型所组成的体系结构。

o 组织结构:包括微观层次(如信息企业)、中观层次(如以高科技园区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群)、宏观层次(如:以一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信息产业结构)。

o 需求结构:对于信息经济的增长和信息产业结构的成长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o 消费结构:强烈地影响着信息产业的部门构成和投资结构。

o 贸易结构:信息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战略选择,取决于本

国贸易结构的类型和模式,以及信息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环境条件、产品进出口总额和品种结构、市场需求变化、供给能力变化等因素。

o 社会结构:信息产业的形成和运行,受到阶层、集团、人口、社区、城乡、职业、文化教育、民族、家庭等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o 人口结构:影响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也影响着信息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协调。

o 文化结构:包括基础科学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观念等。 o 信息产业的特征 先导型产业

o 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o 高投入型产业 o 高风险型产业 o 高渗透性产业 o 高回报型产业 o 高创新型产业 o 高就业型产业 o 复合综合型产业 o 战略型产业

5.4 信息产业的运行机制

? 信息产业的运行机制就是理顺信息产业各构成要素,诸如劳动、资本、技术、产业结构以及总量供求等相互制约关系,使之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产业活动能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内在活力和对外的应变能力得到增强,信息产业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利润B、产业内部结构S和产业内部组织O是衡量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和综合水平的三个要素;

? 信息需求D、资金M、技术T、人才H、政策P是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和综合水平的五大因素。 ? 信息需求是汽车前进的拉动力;政策是汽车前进的推动力;资金、技术、人才像是汽车的轮子,是信息产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汽车行驶图”

六、领域信息化 ? ? ? ?

概述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教育信息化

6.1 概述

?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社会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信息化就是要以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提高各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果,全面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6.2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的产物,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