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班级:2013级师范XX班
一、实习目的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展开对土壤类型的识别,判读,土壤剖面调查,以及对不同层次的土壤酸碱度的调查。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实习时间: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 实习地点:缙云山
三、实习工具
盐酸、PH混合指示剂、比色卡、铁锹、卷尺、白瓷盘
四、实习地点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实习地点为海拔350—950m,山脚温度为19℃,降水1200mm,山顶温度为14℃,降水为1600mm。 2)土壤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叠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土壤母质为中生代地层,上为侏罗纪紫红色泥岩,下为三叠纪浅黄色石英砂岩。 3)缙云山成土条件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多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这些因素都对土壤的发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土壤的综合作用不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 A.气候条件
缙云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降水量丰富,年均气温较高,土壤淋溶作用较强。
B.植被条件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本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形成了: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并且在山麓地带形成旱作—果园—茶园的垂直农业景观的分布。
五、实习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A.野外观测剖面 B.土壤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六、实习过程及方法
1.实习点一:
1)概况:
此处大概位于缙云山山脚处,实习点为果园用地,主要种植柑橘。
时间 6月28日7:45 海拔 350m 经纬度 29°50′31″,106°24′39″ 植被 柑橘园 母质 侏罗系自流井组紫红色泥岩 地形 东坡60—70°,向阳 人为 果园,施肥 2)实习具体情况: A.实习内容:测土壤剖面酸碱度(PH值)。 B.实习方法:取各层土壤在用土壤中和(减小误差)的白瓷盘上,各层各取土样,加入pH混合指示剂滴定,半分钟后与比色卡对比颜色,确定PH值,定酸碱度。 3)实习结果: 土壤发生层 代号 厚度 PH值及酸碱度 枯枝落叶层 A0 0—1cm — 腐殖质层 A1 1—6cm 8 淀积层 B 6—18cm 6.5 母质层 C 18— 6 2.实习点二:
1)概况:
此处位于中丘以上道路旁,经过物理化学风化后形成石灰土,分化的土壤较粘重,矿质养分少,生产性能不好,不宜用作耕地土壤,地层仍属于自流井组。 2)实习具体情况:
A.实习内容及方法:测土壤酸碱度(PH值),方法同上。以及土壤碳酸钙含量的定性分析,方法:取三组土壤于白瓷盘,加入盐酸,观察分析。 3)实习结果: 地层 侏罗纪自流井组 土壤类型 石灰土 土壤结构 粒状结构、小的块状结构 PH值及酸碱度 7.8(偏碱性) 碳酸钙含量 滴入盐酸试剂后剧烈反应,并且产生大量气泡,伴有“嘶嘶声”,定性证明碳酸钙含量较多 3.实习点三
1)概况:
此处土壤类型为黄壤,纬度和经度分别为29°50′0″,106°23′47″。 2)实习内容及方法:
内容:土壤剖面调查以及各层酸碱度的测定
方法:选择出露的天然剖面或自行刨挖,用卷尺测量各层的厚度并记录,并取样
测量酸碱度(PH值),具体方法同上。 3)实习结果 土壤发生层 代号 枯枝落叶层 A0 腐殖质层 A1 淀积层 B 母质层 C 厚度 0—3cm 3—9.5cm 9.5—13.5cm 13.5—33cm PH值及酸碱度 — 5 5.5 5.8 4.实习点四
A.针阔混交林处 1)地质概况:
此处为侏罗纪自流井组结束地段,三叠纪须家河组起始地段,岩性为三叠纪须家河组厚砂岩。
2)土壤概况:土壤表层为黄壤,底层为紫色泥岩。 B.600米次生林处
1)地质概况:岩性仍为须家河组厚砂岩
2)成土母质及土壤类型:黄色石英砂岩风化的地带性土壤——黄壤 3)黄壤的形成及利用类型:
由于该处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高温多雨、岩石风化作用及淋溶作用强烈,黄色石英砂岩经风化,富铝化作用以及氧化铁的水化作用形成褐铁矿,使土壤颜色偏黄。土壤利用为林业中次生林为主的混交林(竹子——马尾松——香樟——川灰木)。
七、总结
本次野外实习,是我们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土壤类型的识别,土壤结构的判断,对土壤剖面的调查,从各层分析土壤的颜色,结构,以及对酸碱度的调查,从理论知识上可分析出其成土过程,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