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鸟类,两栖类的不能做为实验材料)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本实验只是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来理解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原理,不能直接观察和获得细胞膜。若想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得在试管中离心和过滤
二、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①脂质(50%):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 ②蛋白质(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 ③糖类:
三、细胞膜的结构
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结构 镶、嵌、贯穿——蛋白质分子
外侧——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具有相对性)(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三种P42)(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紧密相关) 四、细胞壁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在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的前提下除去细胞壁) 原核生物:肽聚糖
结构特点: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作用:支持和保护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⒈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胶状物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差速离心法) 一.细胞质基质
定义: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
功能:1.细胞质基质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2.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成分:水、无机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 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分布: 动植物细胞中,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 线粒体的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 形态: 呈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 结构:外膜: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分开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意义:增大膜面积有利于生化反应地进行) 基质:含少量DNA、核糖体和有关酶
功能: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喻为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植物和藻类细胞特有
(1)分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胞不含叶绿体)
植物的根尖细
(2)形态: 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内膜 双层膜 透明,有利于透光 叶绿体 外膜
膜上有色素, (3)结构 基粒 由类囊体重叠而成,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基质 液态,含少量DNA、核糖体 (4)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喻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二)单层膜
内质网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结构: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③类型: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④作用: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①分布: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 ②结构: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 ③功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
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车间”;①分布:动植物细胞;②结构: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③功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三)无膜结构
核糖体: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①分布:动植物细胞;
②存在状态:游离于细胞质基质,附着于粗面内质网和外层核膜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③结构:不具膜,呈颗粒状; ④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①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不具膜结构,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③功能: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四)细胞亚显微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点归纳
1、从形态上来讲,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形式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核仁,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2、从结构上分类:各种细胞器膜的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相同,都含有蛋白质和脂类分子。膜的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器的膜和细胞膜可称为生物膜。细胞内各种膜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密切联系的。
3、从生物类型上分: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低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根尖分生区没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2.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3.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是紧密联系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①分泌蛋白: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胞外酶(消化酶)等分泌到细胞外
②过程: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囊泡 细胞膜 胞外
(合成肽链) (加工、运输) (加工为成熟蛋白质) 以上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4、作用:①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②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③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
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1.细胞核结构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和联系
关系: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细胞核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⑴从结构上看:①细胞核与细胞质可以通过核孔相互沟通;②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相互连接构成细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⑵从功能上看: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虽不相同,但它们是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⑶从调控上看: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因此,细胞的整个生命活动主要是DNA调控和决定的,使细胞形成一个高度有序的整体调控系统。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收水分膨胀。 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去水分皱缩。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3、原生质层: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⑴、细胞核在原生质层内 ⑵、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 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细胞失水。⑵、根本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应会知识点
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
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如细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浅变深;复原过程中反之。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欧文顿(E .Overton)的发现和结论
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脂溶性物质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⑵、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
⑴、实验:提取人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 ⑵、发现:单层分子的面积为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⑶、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J .D .Robertsen)的发现和论断
⑴、发现: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⑵、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
0
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C下40min后, 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S .J .Singer)和尼克森(G .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⑴、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⑵、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细胞膜的外侧表面。 ⑵、组成:蛋白质和多糖。
⑶、功能:细胞识别作用、信息传递等。保护和润滑作用。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被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2、主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3、自由扩散: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如O2、CO2、H2O、乙醇(C2H5OH)、甘油、苯等 4、协助扩散: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葡萄糖分子等
5、主动运输: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过程中,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又需要消耗细胞内
+++
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的方式。 如Na、K、Ca 等离子
意义: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 有害的物质。
6、胞吞:是细胞吸收大分子时,大分子首先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然后细胞膜包裹着大分子内陷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的现象。
7、胞吐:是细胞需要下外排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包裹着大分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 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二、应会知识点
1、扩散作用: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即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的扩散。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比较 物质通过细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是否需要载是否消耗细胞膜的方式 低 体蛋白质 胞内的能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由高浓度一边到低浓度一不需要 边 由高浓度一边到低浓度一需要 边 与浓度无关 需要 不需要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不消耗 举 例 O2 、CO2、甘油、乙醇、苯等 葡萄糖分子进入人的红细胞 K 进入红细胞等 酶原颗粒的分泌 +内吞、外排 与浓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