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

学习中心: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一、名词解释:(共40分)

1. 非营利组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2. 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通常是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3. 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所有能够影响或被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决策、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 ,包括捐助者、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官员、受益人、评估组织、专业协会、社区、组织所在城市或地区、媒体及公众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员工及志愿人员等内部利益相关者。

4、组织形象是人们所具有的信念、观点及印象的一组集合。它主要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组织形象是一个无形因素,它反映了组织外部对该组织的服务质量及其他方面的看法和总体评价。

5、在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的基础上,非营利组织外部营销主要关注产品、价格、分销渠道或地点、推广策略,这是非营利组织可以控制的四个基本营销管理手段,简称4P策略。非营利组织一般将以上手段组合起来综合运用,制定营销组合策略,以实现组织营销的管理目标。

6、在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网络组织中,非营利组织也存在缺陷,即“志愿失灵”问题。主要包括:①慈善不足;②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③慈善组织的业余性。④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7.“双重管理体制”是指负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机构是双重的,即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原则,形成宏观方面的登记管理和微观方面的业务管理双管齐下的严格体制,用以规范、监督和管理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这种体制通过设立高门槛、高条件、严格手续和复杂程序,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人口”管理。

8.借力发展战略:是由尼尔森创造性地应用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形式。这种战略是根据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点,开发合适的经营项目创造收人,为实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简答题: (共40分)

1. 简述Hansmann(汉斯曼)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Hansmann(汉斯曼)根据资金筹措方式将非营利组织分成捐赠型非营利组织和商业型非营

利组织两大类,根据组织控制方式将非营利组织分成互助型非营利组织和创业型非营利组织二类,这两大分类交叉可以将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①捐赠互助型,如政治性的团体;②捐赠创业型,如艺术博物馆;③商业互助型,如乡村俱乐部;④商业创业型,如医院。 2.简述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组织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资金来源多样性

3.简述理事会职能:(1)决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2) 选择和评估执行主席。(3) 决定战略规划。 (4) 审核和监督。(5)筹集资金。(6)协调公众关系。(7)自我评估。 4.简述非营利组织使命的重要性:(1)保证整个组织经营目的的一致性。(2)为配置组织资源提供基础或标准。 (3)建立统一的组织风气或环境。 (4)通过集中陈述,使员工认识组织的目的和发展方向,防止他们在不明白组织目的和方向的情况下参与组织活动。 (5)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包括向组织内各责任单位分配任务。(6)使组织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并将这些目的转变为具体目标,以便使成本、时间和绩效参数得到评估和控制。(7)令人振奋的使命陈述向非营利组织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现了组织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帮助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凝聚力、吸引资金,为组织的良好运作打下了基础。 5.非营利组织在选择兼并战略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两个不同的非营利组织的兼并首先要考虑他们的使命是否一致或类似。 (2)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制。不同的非营利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机制,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不会产生综合效益,反而会增加内耗,降低兼并的成功率。 (3)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包括组织成员的信仰、价值观。

6.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定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1)政策使职员和管理者充分理解组织期望他们做什么,进而提高了战略成功实施的可能性。(2)政策为管理控制活动提供了基础,并可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关系,还可减少管理者用于决策的时间。(3)政策明确谁应该做什么工作,促进分工,从而能够提高效率。 (4)政策将决策权适当地委派给各个有着不同责任的层级。 7.非营利组织怎样才能成功地筹款?:(1)明确的理想和使命;(2)透明性(效率);(3)足够的能力(有效性) ;(4)志愿者的参与 ;(5)证明影响

8.简述转化型领导的四种基本方法:理想化影响力、个别关怀、精神鼓励、和智力激发。

三、论述题: (共40分)

1.在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中,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适应这些变化?

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内容包括政府的重新定位,摆脱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方式,抛弃曾经占支配地位的观念,从而宣告了大政府时代的终结。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样推动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形成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新关系。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这种依赖,越来越不是政府的直接干涉行为,而是民办官助的形式,这有助于形成非营利组织的民间性、自治性的本性,也使二者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管与被管向着平等合作的伙伴机制发展。从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必须脱离与政府的直接关系,而谋求自治。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机制明显区别于政府的强制性的“行政机制”和营利性的“经济机制”,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