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中华国学各章节答案

Xu

“中华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对这句话的解释不妥当的一项是:

“中华”一词主要是种族概念

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

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

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

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关于本课程内容的基本格局,下面哪两种表述比较合适:

先秦时代以诸子学说为核心 秦汉以后以儒道佛三教为框架

从“导论”的内容看,本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

思想性强,可以丰富人生智慧

阅读下面的史料: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禦事弗吊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

根据上述史料,下面哪一条最能概括其中心思想:

周公诰命诸侯:周人的统治遭遇了危机 1

《易经》这部古老的文献,最初主要用于:

蓍筮

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

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

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象数易学

义理易学是中国易学的学术流派之一。“义”是卦象、卦辞的含义,“理”是道理、真理,义理易学就是着重探讨《易经》卦义和道理的学说。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王弼

上古时代的人们用乌龟的腹甲,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放在火上炙烤,然后根据龟甲显示出的兆纹判断吉凶。这种方法被称为:

龟卜

有了需要占卜的事情,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卜甲取出,放在火上炙烤。经过炙烤的龟甲,表面呈现出一些细微的裂纹,人们认为这是:

龟兆

按照周代筮法的规则,4和5为少数,为阳;8和9为多数,为阴。假如三变的结果分别是9、8、4,即两多一少,记为“”,这被称为:

少阳

《周易·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里所说的圣人是指:

包牺氏

在《周易》筮法中,如果是“老阴”,就应该变成阳爻,如果是“老阳”,就应该变成阴爻,从而得出新的一卦,这被称为“之”卦。“之”就是“至”的意思,表示从原来的卦变为另外的一卦,这被称为:

卦变

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根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事后占卜官把占卜的事情刻在甲骨上,这是所谓的:

占辞

在中国上古时代,负责占卜的官员据兆纹预判事情的祸福吉凶,君主参考卜官的报告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情。有的时候,史官把事情的结果刻在龟甲上,这类文字被称为:

验辞

根据《国语》的记载,晋献公讨伐骊戎,史苏对他说:从前夏桀讨伐有施国,有施国把妹喜送给夏桀,结果使夏朝灭亡;商纣王讨伐某国,该国把妲己送给纣王,结果导致了商朝灭亡。这个被讨伐的国家是: 有苏国 13

【单选题】(2分)

根据《国语》记载,晋献公讨伐骊戎,史苏对晋献公说:周幽王讨伐有褒国,有褒国把一个美女送给周幽王,结果导致西周灭亡。如今,我们晋国正在重蹈历史覆辙!史苏所说的这位美女是:

A. 骊姬

B. 妲己

C. 有苏氏

D. 褒姒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

14

【多选题】(1分)

从总体上说,《周易》由两大部分构成,这两大部分分别是:

A. 《易经》

B. 《序卦》

C. 《易传》

D. 《系辞》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

15

【多选题】(2分)

夏商周三代用于卜筮的文献,除了《周易》之外,另外两种是:

A. 《尚书》

B. 《归藏》

C. 《连山》

D. 《山海经》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

16

【多选题】(1分)

先秦时期,人们卜筮主要使用哪两种方法?

A. 钱筮

B. 蓍筮

C. 龟卜

D. 骨卜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

17

【多选题】(2分)

在中国古代,易学主要有哪两大流派?

A. 连山易学

B. 义理易学

C. 象数易学

D. 归藏易学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

18

【多选题】(2分)

《易传》7种,共10篇。没有《易传》,《易经》便难以理解,所以人们把《易传》的10篇比喻为10个翅膀,称为“十翼”。其中,《文言》一篇占十翼之一,它是专门解释哪两卦的:

A. 泰卦

B. 否卦

C. 乾卦

D. 坤卦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2分

?

19

【单选题】(3分)

在《周易》筮法中,三个多数(如9,8,8)被称为老阴,二个少数一个多数(如5,4,8)被称为:

A. 少阴

B. 少阳

C. 老阴

D. 老阳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3分

?

20

【单选题】(3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