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完美版

【检测卷答案】

江苏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导学案 历史阶段检测卷详解详析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1. A 【解析】 据“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等信息可知宗法制在西周初期有助于国家政治层面和家族内部层面的双重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材料主旨强调所在。

2. B 【解析】 “毋易树子”意为“不要更换太子”,“毋以妾为妻”意为“不要以妾为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错误;维护宗法制度有利于维持分封制和礼乐制,故C、D两项错误。

3. C 【解析】 材料“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指的是三省六部制度,而这一制度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而言,故排除A项;B项是科举制的意义;D项不符合史实。

4. B 【解析】 据题干的时间条件可知,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实指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西周的宗法分封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通过官吏制度直接控制中央和地方事务,这属于官僚政治范畴,而西周的宗法分封体制下,诸侯世袭地方统治权,体现出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故选B。

5. C 【解析】 西汉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诸侯国是分封制产生的,郡县由中央设置,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其中县、邑、侯国是同级地方行政机构。故选C。

6.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汉武帝时期与汉和帝时期地区人才选拔员额分配的变化,可知其体现出了有利于边远地区人才的选拔,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关于人才选拔对象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关于人才选拔标准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对察举制的评价,故D项错误。

7. B 【解析】 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8. B 【解析】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只是说的是中书门下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可知中书门下掌握着吏、户等行政权力,分掌庶务,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宰相依然拥有行政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唐朝三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9. C 【解析】 宰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务,故A项错误;元代实行一省制,故B项错误;县是古代社会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区划,县官则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故C项正确;秦代县令对郡守负责,故D项错误。

10. D 【解析】 材料不是体现行省的权力,而是其权力受到节制,故A项错误;元代行省的权力大,故B项错误;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指的是行省制下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表明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故C项错误;尽管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故D项正确。

11. B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严禁民间织造龙凤旨在维护皇权至上及封建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大明律》只是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故A、D两项错误;强化皇权不等于宣扬法律的权威,故C项错误。

12. D 【解析】 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

错误;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

13. B 【解析】 材料显示,雅典实行该制度或措施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力地维护民主政治,故B项为正确答案;陪审法庭审理雅典

>>闂佽绻掗崑鐐裁洪弽顐n潟闁硅揪绠戠粈鍌炴煏婵犲繘妾柣搴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