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01套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九:古诗词鉴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分) 20.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1分)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1分)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分) 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1分)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2分)

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

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

34、2018年长沙市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0.DE

11.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1.(1)因为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谗放逐的。(1分,答“被诬陷的”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 (2)①对李白的无比关怀、思念(怀念)。②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③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3分,每一点1分,意思相近便可。)

35、2018年衡阳市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 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 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

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8.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7. A 8.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解析】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作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作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的情况,为后面的“但使愿无违”表达做铺垫,这里并不是表现出诗人的“灰心丧气”。据此理解,答案为A。

36、2018年怀化市 二、阅读(53分)

(一)诗歌鉴赏(8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10.B 【解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1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1.答案:上片侧重描写(1分);下片侧重抒情(1分)。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答对两点给3分)

37、邵阳市2018年

38、2018年长沙市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用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幸连而被流放夜部,途中遏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泊罗:屈原在泊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0. DE

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11. 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 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但满腔的怨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资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言之有理即可)②全诗书法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言之有理即可) 39、湖南娄底市2018年 二、阅读(60分)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上阕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狂”字统率全词,既是全词的线索,也是全词抒情的依据。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4分)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0、2018年岳阳市 少年行 王维(唐)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22.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2. (2分〉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围绕“侠

骨豪情” “英雄气概” “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3.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 ”和“ ”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

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2分) 23.(2分)纵、犹 41、吉林省2018年

42、吉林省长春市2018年 43、盐城市2018年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8.(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8.(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44、江苏省淮安市2018年 二(6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来^&源:#中%教*网]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国^教#育~出&版%网]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

[来源:z^zs@*tep.c~o&m]

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来源@:^zz&st*ep#.com]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45、扬州市2018年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0.(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刻画出了一副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坐了铺垫。 (2)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46、2018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二)(6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12. (6分)

(1)(3分)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3分)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三)(9分)

47、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语文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6分)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5.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 。(3分) 6.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3分)

参考答案:5.高山、落叶、秋风6. 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48、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49、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8.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⑴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⑵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 8.⑴示例:

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3分)

⑵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