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奥尔波特
B.麦独孤
C.瑟斯顿 D.罗斯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建立:实验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从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16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 A ) A.一般的方法论 C.具体的方法
B.局部的方法论 D.思想工作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1、是一般的,或称总的方法论。一般的方法论指的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所采用的一般的哲学观点和认识方法,也就是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科学共同采用的方法论;2、是局部的方法论。所谓局部的方法论,也就是专门的方法论。这是指某一知识领域中所采用的方法论;3、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就是收集事物和现象,并对此加以分析、整理的具体方式。39 3.态度测量的纸笔法也叫( D ) A.报告法
B.描述法
C.记录法 D.量表法 测量态度的方法/态度的测量方法:1、纸笔法。纸笔法也叫量表法。测量态度需要两个指标,一个是态度的方向,也就是评价的方向,是喜还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另一个指标是态度强度,或称深度,即好或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2、假路线技术;3、生理记录;4、行为观察。66
4.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 A ) A.反比 C.等比
B.正比 D.无关
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以下几个因素:1、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
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例;4、为了估计上述因素造成的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失调程度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述: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重要性。90
5.自我知觉理论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 ) A.贝姆
B.凯利
C.泰勒 D.罗思
自我知觉理论主要有: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134\\ 6.“匹配假设”属于人际吸引中的( D ) A.类似性 C.互补性
B.交往频率 D.外貌的吸引力
7.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 D ) A.弗洛伊德
B.弗林
C.罗特 D.多拉德
挫折——侵犯性理论是多拉德等一批心理学家在1939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197 8.利他行为是一种__________的行为。( B ) A.期望报答
B.不期望报答
C.勇敢 D.相互交换
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利他行为通常是从助人者是否出于无私动机来界定的。利他行为定义为: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这个定义的要旨是:1、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2、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他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做出的;3、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4、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170 9.非模仿是群体中的常见行为之一,它又称为( A ) A.独立 C.反遵从
B.反模仿 D.非遵从
10.想买便宜货,又怕是质量差,属于( C ) A.接近——接近型 C.接近——回避型
B.避免——避免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个人内部冲突的形式:1、接近-接近型。当个体被驱动去获得两个积极的、对他都有吸引力的目标,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个时,就会产生这种内心的冲突;2、避免-避免型。当个
体必须在两个这种冲突致涉及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有吸引人的性质又有不吸引人的特点;4、双重接近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就会产生这种形式的冲突;3、接近-避免型。-避免型。这种冲突形式涉及必须在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而每个目标都有优点和缺点。231 11.群体形成的第四阶段是( D ) A.依赖阶段 C.规范形成阶段
B.动荡阶段 D.操作阶段
群体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检测和依赖阶段,也称为形成阶段;第二阶段称为动荡阶段;第三阶段称为规范形成阶段;第四阶段是操作阶段;第五阶段为中止阶段。257
12.遵从现象有时也称__________现象。( A ) A.从众 C.追随
B.模仿 D.服从
遵从,也称从众。我们把遵从定义为,由于群体而产生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209 13.按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分类,可分为( D )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
B.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群体的分类:1、按群体的构成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按群体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3、根据群体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分为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4、按成员对于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可以分为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成员群体是指该个体已被正式接纳为其成员的群体。个体虽然处在当前的群体中,但是他放弃了对当前所在群体的观念,在心理上采取了其他群体的观念和规范。这时,其他群体就成了该个体的参照群体。259
14.认为,先否定,再肯定的评价,更使人喜欢,这是人际关系中的______现象。( C ) A.回报性 C.得失
B.类似性 D.赞同
人际吸引中使人喜欢程度最高的评论方式是先否定再肯定的评论。这可以从喜欢的“得失现象”得到解释:我们最喜欢的人是表示对我们的喜欢程度在增加的人;我们最不喜欢的人是表示对我们的喜欢程度在减少的人。168
15.个体活动有他人在场,有时会降低绩效,属于__________现象。(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