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1弹道导弹

M51弹道导弹

有人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有效的威慑力量应该是永远都不会被使用的那一种,这样似是而非的论调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各国政府都在竭力保护、隐藏类似的“威慑项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EADS阿斯特留姆公司对于法国M51弹道导弹的首次试飞一直保持着相当的低调,但依据来源可靠的消息说,这次试飞相当成功。

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法国导弹试验发射中心(CELM)隶属于法国国防采购局(DGA)。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片被青松掩映的丘陵地带就成了法国几代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基地,这些导弹的研发直接面向法国远洋战略舰队(FOST),是法国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1月9日,隶属于CELM的一处整修一新的弹道发射基地迎来了其十余年来的首次导弹试射。早晨7点,随着导弹发射架的缓缓收回,第一枚M51导弹逐渐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M51导弹全重56吨,高12米,是欧洲迄今为止部署的最大导弹。在完成了最后的检查之后,上午9时49分,导弹离开了发射架,呼啸着直插蓝天,耀目的白色尾焰迅速划出一道弧线,向着附近的大西洋飞去,在不到180秒的时间内,导弹的三级推

进装置将负载推出了大气层,推入亚轨道弹道(其远地点高度两倍于国际空间站的高度),15分钟后,导弹弹头以极高的速度再入大气层,准确地飞向位于大西洋中部的预定打击点。试射全程由DGA的雷达和遥测设施监控。此次测试主要由阿斯特留姆空间运输公司(AST)完成,DGA则承担安全防护任务并提供追踪设施。

M51的研发背景

1992年,法国国防部第一次提出了新一代M5核导弹的发展计划。根据当时的设想,M5型导弹从1993年开始研制,预计用15年时间将其发展成为21世纪法国核力量的中坚,并兼具潜射与陆基两种功能。但这一计划刚出台就因经费问题而搁置。199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重新制定了法国核力量的发展计划,使M5导弹的研发工作再次启动。在论证过程中,M5导弹被取消了陆基功能,只限于潜射,其型号也被重新命名为M51。经过近两年的准备,M51型导弹于1998年进入了正式研制阶段。200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公开表示,法国将保留使用可靠的威慑力量打击敌战略神经中枢的权利,以作为对敌人进攻的最后警告。希拉克强调,法国核政策的根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也将毫不犹豫地部署核武器或优先打击能力,只不过贯彻这一原则的

方式将逐步改变,以应对21世纪出现的新威胁。要想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法国远洋战略舰队必须保持全时反应能力,保证随时都有一枚核弹处于准备发射状态,以震慑潜在攻击者。当前世界局势下威胁呈多样化趋势,为应对这种局面,一种方法是提高部署在世界各大洋作战潜艇的数量,另一种方法则是发展一种拥有最大打击范围的能力,M51无疑是后一种方法的代表。据称,只要选择合适的弹道,一艘巡弋在北大西洋上的法国海军SNLE-NG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就能使用M51弹道导弹攻击世界范围内的任何目标。M51的研发预算约为57亿欧元,生产预算约为28亿欧元(包括直到2015年的维护费用),导弹将于2010年率先配备第四艘(也是最后一艘)“凯旋”级弹道导弹潜艇――“可惧”号。目前,该艘耗资25亿欧元的潜艇正在建造之中,预计2009年1月开始海试,在此之后不久,该艇将进行M51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

M51的技术特点

M51的研制始于1998年,与“阿里安5”火箭并行开发,前后共有10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了该项目。该导弹是新一代三级远程潜射弹道导弹,其中第一级部分直径超过2米,高6米,是迄今为止欧洲制造最大的复合固体火箭发动机。M51导弹长12米,重56吨,比现役M45导弹重量增加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