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 国家高度关注安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注重安全,中小学校狠抓安全,校园应急管理初见成效。但国际环境、社会矛盾、无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等等影响校园安全,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应急工作责任不断扩大,学校如履薄冰。不少学校应对机制尚未健全,管理是粗放型,处置不当、处置不利时而有之,苦于问题处理,疲于应付检查,这让校长、教师心力交瘁。因此,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既是一个尚未得到足够探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须找寻规律与解决之法的实际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研究《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个课题。 二、研究意义 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小学校园应急教育以及应急管理理论;实践上可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在教师中开展安全培训提供决策咨询,可为中小学校创新安全管理提供策略与方法,同时,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应急教育提供指南;有利于校园应急机制形成,有利于提升师生、学生家长应急意识与生存技能,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研究综述 国外应对突发事件机制建设早于我国,成果多,效率高。如美国建立了自行启动、高效运行的应对危机的机制。应对机构职责分明,相互协作,相互救援,无危机管理真空。其校园安全管理更为可取,一是注重校园安全立法,颁布了《学校安全法》;二是应急管理的系统性,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当地警方、学校与法律实施机关,学区代理人、鉴定部门,未成年人案件负责部门、社区、健康福利部门等组成联盟;三是常开展预防演练;四是注重突发事件的防范,注意风险评估。再如俄罗斯,在1994年就设立应对危机的紧急情况部,构建了应对危机事件的法律体系和较完整的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决策效率高,控制和规范了媒体的宣传报道,能有效借助传媒缓解社会紧张状态。俄罗斯的学校高度重视应急教育与培训,学生到18岁基本上独立生活,生存能力强。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起步较晚。从实施来看:最早的有宁资利、金舒等学者主要探索政府应急管理;漆小萍、张满生、刘佑生等学者探索学校应急管理,用于大学。张维平、石连海、吴德刚、郑增仪所出版的专著均属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许多中小学开展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安全教育与安全问题的处理上。从学术研究来看: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以\校园突发事件\为检索词,检索到唐志莲的《校园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等5篇,没有一篇讨论中小学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以\中小学突发事件\、\小学突发事件\、\中学突发事件\和\学校突发事件\为关键词检索,均没有查到相关文章;以\课堂突发事件\为关键词检索,只查到吴文海的《影响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七种意识》、徐丹蓉的《处置课堂突发事件之我见》以 及靳喜峰的《教师艺术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3篇,但与本课题讨论的主题关联不大。从\主题\检索看,以\小学突发事件\为\主题\检索,查到陈敏等的《湘西自治州2005-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等2篇;而以\校园突发事件\为主题检索,发现43篇文章,单纯以\中小学\为讨论对象,只有肖建国的《校园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对策--中小学依法治校专题研究之四》、胡利红的《理性·快速·果断·高效--一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与思考》、张晓东等的《农村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张玉丽的《试论公立学校突发事件的法律责任与防范机制》等4篇。这些文章均没有全面的论述中小学所能面对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或是单一事件的处理,或是法律角度的讨论。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高校的多。只有《苏州市中小学生安全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对策研究》与戴恒屹的《我国中小学突发事件及其管理研究》两篇硕士论文。 综上所述,国外对安全教育与应急管理研究比较早。国内侧重于安全教育及其个体生命的 尊重与保护的研究,对中小学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的研究,尚缺深度与广度,许多中小学校还未建立系统、高效的应急管理理论框架与应急机制,也未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中小学”:本课题指公民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中(含职业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学校等。 “校 园”:本课题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定格在学校围墙内的范围;广义:指学校师生员工所发生事故之处,全部涵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