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5.2.1平行线

学段 单元 课标 依据 教学 目标 初中 第5单元 年级 课题 七年级 5.2.1平行线 学科 课型 数 学 新授 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重点 教学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难点 导学 课堂 时任务驱动 环节 流程 间 问题导学 呈现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 目标 温故 3 知新 1.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请同学门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横及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他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他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3.把三根木条看成三条直线,观察三根木条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可能性? 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然后思考:把a、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c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 a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 A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与a不相交的位置? bB5.同学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 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右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自主学习 互助 8 释疑 动手操作 cab直线a左右两旁都 1.结合演示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认识: ①平行线是同一 的两条直线 ②平行线是 交点的两条直线 2.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 特别注意: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 ”,这里“ ”是平行符号. 思考: 如何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 探究 出招 自 学 探 究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展示交流 小组 2 展示 班级 2 展示 反馈 6 矫正 小组内交流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关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C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B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a(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总结 3 提高 点拨升华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平行公理: 注意找(2)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相同点 共同点:都是“ ”,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和不同线存在并且是 的. 点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 ,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 ,也可在直线 . 1.探索平行公理的推论. c(1)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 b线b、c是互相 . (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 a直线b∥直线c. (3)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法验证b∥c. (4)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如果 那么 (5)简单应用.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得到三条折痕,这三条折痕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扩展 5 提升 课堂作业板 书 设 计 达标 5 训练 挑战 6 自我 课本p12练习和习题5.2第9题 1、对应配套练习 2、习题6.2第11题 课后 反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